小孩子的思維可以說是最絕妙的了,你拿一個具象的東西,他會給你一個超乎你想象的描述。所以,德國的幼兒園里,除了孩子必須認(rèn)識的事物之外,孩子們更多使用的玩具可以說是憑想象自己動手制作的東西。記得我兒子Leo4歲時,從幼兒園帶回家一件他自己制作的藝術(shù)品:一個罐頭瓶子里的《海邊記事》。瓶子中,藍(lán)色和黃色的橡皮泥代表著大海與沙灘,大海上,一只用半個香檳酒瓶塞兒和一塊紅紙做成的紅帆船正乘風(fēng)破浪地前進(jìn)著;沙灘上,倒扣著三兩個小貝殼兒,接近瓶口,一叢綠草茂密盎然。那綠草是用綠紙卷起來后剪成的,從那不均勻的剪裁痕跡上,還能看出孩子剛剛學(xué)會使用剪刀的痕跡……
除了自己動手制作玩具之外,德國人還有一個極好的傳統(tǒng)——繼承玩具,即便是富翁的家庭也不例外。在很多的跳蚤市場上,孩子已經(jīng)長大的家庭會去那里拍賣他們的玩具,而購買者當(dāng)中,也有不少成人為自己去買。因為,在德國,有些玩具是一代一代增加內(nèi)容的,比如:小火車或者某些牌子的城堡。所以,在跳蚤市場上,她們很可能會有意外收獲——能發(fā)現(xiàn)一段鐵軌正好是自己壞了的那段,能配上自己城堡上少了的城門。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婆婆拿出了一個箱子。打開一看,竟然都是我先生Stefan小時候的玩具。有現(xiàn)在依然流行的樂高拼插玩具和50多個藍(lán)精靈。各種小動物身上穿著一看就是出自孩子之手的布衣服。婆婆說,是Stefan的手藝。
所以,Leo的舊玩具都是從我先生那兒繼承的,甚至還有我先生母親小時候的,如一個雪橇,還是Stefan的外祖父做的呢。
誰都知道德國的玩具貴,質(zhì)量好,而且很多玩具都有傳統(tǒng)。正因為質(zhì)量好,傳下來的可能就極大,不光是指花錢多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給孩子留出一份想象的空間——父母親的童年時代和他們的游戲。有時,父母親還會跟著重新玩起來,那其中的樂趣是無窮的。
“以前,這是爸爸的玩具,現(xiàn)在屬于我了。”Leo常常這么說。奇怪的是,Leo從來沒有新舊的概念。Stefan的兒童畫冊也讓Leo愛不釋手。一本小胖熊的故事,Stefan小時候曾經(jīng)用剪刀要把扉頁上的小熊剪下來,結(jié)果不知道為什么只剪了一半,就不剪了。“爸爸為什么要剪掉小熊呢?”現(xiàn)在,這倒成了Leo看這本書的主要問題。“爸爸小時候真淘氣。”末了,這個小家伙說。
有時,一些自然的、被你看成是垃圾的東西卻被孩子們視為珍寶。為此,很多家庭都要騰出一個房間作為孩子的聚寶盆了。
Leo小的時候,我們家的客廳里除了四仰八叉的橡皮熊,或者倒立在沙發(fā)腿邊的布猴子那些正經(jīng)兒玩具外,在靠近窗臺處,堆滿了他的寶藏:有從花園里揀來的羽毛,有從沙坑里找出來的石頭子兒,還有從游戲場帶回來的樹枝……就是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在孩子眼里組成了無數(shù)個童話世界。
此外,德國人挑選玩具還有一個重要的標(biāo)準(zhǔn):玩具不是只給一個人玩的,而是給大家玩的。也就是說,玩具應(yīng)該能使一家人圍坐桌子邊,應(yīng)該能讓孩子和其他人互相配合,玩具還應(yīng)該是啟迪智慧的,并且能在任何場合方便使用,哪怕在飯館,在火車上,都該能讓孩子有所事事,而不無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zaojiao/54319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