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海外育兒:臺灣教育家眼中的內(nèi)地親子教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國外早教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讀】:臺灣與內(nèi)地親子教育的差異,內(nèi)地的親子教育依然還停留在知識和技能上。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知識和技能的灌輸。內(nèi)地的父母給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在有限的時間中,通常又出現(xiàn)比較緊張的氣氛。因此,我們無法表達對彼此有意義的感受。



臺灣與內(nèi)地親子教育的差異

  內(nèi)地的親子教育依然還停留在知識和技能上。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知識和技能的灌輸。大陸的父母給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在有限的時間中,通常又出現(xiàn)比較緊張的氣氛。因此,我們無法表達對彼此有意義的感受。臺灣的親子教育開始向歐美靠攏,通過游戲、通過活動、通過一塊完成一件事情,建立彼此的信賴度。親子教育在臺灣已經(jīng)變成感性,而不是知識性和系統(tǒng)性。

  內(nèi)地親子教育的缺點

  內(nèi)地經(jīng)常會請一些專家做講座,安排一系列的說明或圖案展示,但卻不能搞成互動式的,這樣的講座對孩子來講是沒有意義的。所謂“親子”,應該是讓父母學會親近孩子的途徑。父母聽專家講座,而尊敬的主角孩子沒有來。這就不會有好效果。趙先生在臺灣舉辦活動時通常邀請父母和孩子一塊來。內(nèi)地現(xiàn)在的親子活動還停留在形式上。今后應注意父母應與孩子多加入更多的活動,真正介入完成一件事,比如臺灣曾舉辦過拼圖大賽,國內(nèi)也舉辦過“親手做”的活動。

  臺灣的肯定育子法

  臺灣的做法是爸爸媽媽多肯定孩子?隙ㄊ前职謰寢屪尯⒆映蔀檎嬲闹鹘。孩子做,爸爸媽媽在旁邊做他的助手。給孩子翅膀,但是不要限制一定的高度。在大陸讓趙先生感受比較深的是爸爸媽媽還在多教育孩子。教育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把爸爸媽媽的“對”及“判斷”灌輸給孩子。


12下一頁閱讀全文

  尊重孩子

  “來,你需要老爸給你什么?”當孩子自己能夠扮演主角,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就真正達到了。但在內(nèi)地,父母對孩子有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批評、太多的教育。不管孩子能否接受、是否喜歡,“啪”就壓給孩子了。如:有一個媽媽早晚送接幼兒園的孩子時,孩子都“哇哇”地哭。但她還是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因為“孩子開始學認字了,開始學唱歌了,開始學算術(shù)了,開始學習人際關系了……”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宇宙。對這個孩子來講,她可能還不太喜歡,那么,這位母親認為孩子應該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就是一種壓迫。臺灣這些年來,學會了尊重孩子。如果孩子能接受的,她能夠去肯定的,她愿意去吸收的,她愿意去重復的,這個事情對孩子才是有意義的事情。

  現(xiàn)在歐美的一些父母喜歡把子女送到中國來學習。他們領養(yǎng)子女時最喜歡的是亞洲子女,因為亞洲子女的孝順是目前歐美所欠缺的?墒,我們亞洲人也有欠缺,我們欠缺的是尊重。對于孩子從小就給予她以人格的尊重。因此,孩子容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大陸的父母過多的愛給予孩子,但是沒有建立原則。把很多論斷強加給孩子,很少嘗試與孩子“溝通”。

  樹立原則

  1、所有的爸爸媽媽都認識到,我們?yōu)榱酥\生,花了很多時間在學校里,可我們從來沒有花多少時間去學習做標準的或稱職的父母。

  2、建立一個不批評、不抱怨的包容的生活環(huán)境。

  3、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肯定。這一點非常重要。父母要學會如何用小事來肯定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家非常樂意掃地、抹桌子,可是不小心打破了一個杯子,那么家長是要肯定她抹桌子?還是要說她打破杯子?如果肯定了孩子抹桌子,她會對自己說:下回我要更小心。如果批評她打破杯子,也許她以后再也不愿意幫你做家務。

  多些皮膚接觸

  內(nèi)地的父母對孩子的親密接觸比較少,因此應經(jīng)常拍拍孩子、摟摟孩子、抱抱孩子。大約從13歲開始,由于性的內(nèi)分泌變多,孩子會變得羞澀,這一時期父母尤其要注意用愛來化解,多與孩子進行皮膚接觸,這樣她才不會在外面尋求對異性等不當?shù)墓膭。有問題的家庭往往欠缺兩種:一是時間,當父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她必定會尋求外在的認同。實際上外面的認同非常容易,只要把早飯錢交給別人,別人就認同我;只要講臟話,就認同我;只要跟你干壞事,你就認同我……二是尊重,13、14歲的孩子還不了解人類的危險事,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足夠的尊重的話,她會尋求外在的親密。父母要在適當?shù)臅r候,摟摟她,拍拍她。當孩子知道了被尊重后,基本上在外面不會犯多大的錯。她敢于把今天發(fā)生的事告訴你:“老媽,今天有個男生摟了我一下。”如果你“啊”大叫,然后大加訓斥,那么下回就別再想聽到真話。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zaojiao/49871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