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機會在美國讀書一年多,利用這段時間參觀了許多的大中小學,參加一些學校的活動,和一些老師、家長了解有關(guān)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
美國人的父母觀
在美國,父母對子女是有限責任,父母不會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來,反而孩子還必須承擔一些家務(wù)勞動。如擺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在上大學前旅游的費用,也可能家長給出,但不是說家長必須提供。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掙(在學校、在社會),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給記工錢。等到18歲成人后,讀大學,有父母給出學費的,但父母和孩子都明白這不是父母必須應(yīng)該給我的。實際上很多父母不給出,孩子一靠獎學金;二靠打工來獲得學費。美國的大學生讀書期間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兩份工。父母對孩子的無限責任是教育,一是讓孩子懂得自身的價值。二是讓孩子懂得必須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給孩子足夠的性知識,讓孩子在他們身體變化時感到輕松自在。四是幫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們賴以立身處世的牢固的社會準則——尊重和守紀。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長從小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平等地看待,給孩子應(yīng)有的尊重和理解。自信是孩子自立、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的心理基礎(chǔ)。我和美國孩子接觸的過程中,就觀察他們和我們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美國孩子:遇事積極樂觀、好奇欲強、敢嘗試、能吃苦、肯動腦。我國的孩子表現(xiàn):遇事等待觀望、缺乏興趣、不敢嘗試、不能吃苦、不肯動腦筋,什么原因呢?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方式:第一美國人對孩子鼓勵多于保護,而我們往往是過分的保護,鼓勵孩子做各種嘗試,在做中學、做中練,培養(yǎng)了能力、興趣,最重要的是樹立了自信心。我們是過分的保護,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使孩子懷疑或失去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正確認識和評價,一切要等父母。家長怕孩子受傷、受欺,很多事情或活動家長認為危險、臟等不讓孩子玩。第二美國人對孩子引導多于灌輸。“我覺得……會好些?我建議是……,你愿意聽聽我的看法嗎?”等等這是美國家長常對孩子說話的方式。“你還小,聽媽的。告訴你這樣做怎么不聽?錯了吧,你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等這是我們的家長常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引導會啟發(fā)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礎(chǔ)上再做出判斷,可能對可能錯,這就是成長的過程。灌輸對孩子來講只需被動接受,這樣會束縛孩子的自信心。第三美國人對孩子要求全面,我們常常以學習代一切。第四:家長語言的作用。“真笨,這你都不會。”“你看誰家的孩子就比你強。”“告訴你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念書去,別的都別管。”“我們?yōu)榱四愀冻瞿敲炊,你怎么能這樣。”“你能把書念好,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這些我們家長有意無意常掛在嘴邊的話,影響甚至摧毀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美國家庭教育給我們的啟示是:尊重和理解是培養(yǎng)自信心的土壤,鼓勵和引導是培養(yǎng)自信心的最佳養(yǎng)料。
責任教育
美國人非常重視對孩子的責任教育,從小開始,從小事做起。家長非常重視孩子高中的畢業(yè)典禮。他們認為這是孩子成人、走向社會的標志和起點,所以畢業(yè)典禮非常隆重,每個學生大約有十幾位包括家長在內(nèi)的親友來參加畢業(yè)典禮,在學校的畢業(yè)典禮后,每個家庭還要組織家庭聚會(Party)來慶賀孩子高中畢業(yè)和長大成人,送有紀念意義的成人禮物。讓孩子明白和記。核扇肆,要對自己完全負責了。在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后,實現(xiàn)對家庭、社會、國家負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zaojiao/53588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