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難面前怎么樣教育寶寶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兒童潛能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進入21世紀,地殼運動變得頻繁了。尤其是近期來,新西蘭、云南盈江和日本相繼發(fā)生的地震讓人們感覺到天災的不可抗拒。接連發(fā)生的天災人禍事件讓我們提高了抗震防災的意識。在災害發(fā)生時我們應(yīng)該如何面對,又應(yīng)該如何處置呢?雖然上海據(jù)說不會發(fā)生大的地震,但是最近自然災害較多,家長有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平時怎么樣來教育寶寶?

  [現(xiàn)場聲音]

  抗震防災 家;

  ■主動派:在家和孩子通過游戲演練

  說起自然災害,王女士的兒子蔡蔡很是起勁,表現(xiàn)出對抗震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蔡蔡表示“地震就是板塊移動,造成相互碰撞引起的。如果萬一發(fā)生地震了,在平房的話要盡快跑到空曠的廣場上,遠離樓房。如果來不及離開危險的地方就馬上躲在堅固的桌子下,等地震結(jié)束了,迅速的撤離,防止余震。”王女士告訴我們這些知識都是兒子平時積累起來的,除了在學校地理課上學到的之外,還有是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luò)了解到的,去年世博會王女士還特地帶著兒子去“真實”地體驗了下地震。王女士說從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之后,她自己開始有意識地了解一些關(guān)于自然災害的自救的常識,有時還以游戲的性質(zhì)和兒子在家里演習過幾次。兒子對這種游戲很感興趣,也增加了對災難知識的了解和記憶。

  ■被動派:家長自救意識薄弱 全靠學校

  朱小姐說自己的孩子只有4歲,所以就算和孩子說了,她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地震,應(yīng)該怎么做,F(xiàn)在寶寶對地震的了解只是地會抖。而且朱小姐也坦言,自己對地震發(fā)生時應(yīng)該如何自救都只是很模糊的概念,又怎么教育孩子呢?但是最近好像災難特別是地震越來越多,朱小姐覺得掌握必要的防震自救常識還是很需要的。她最近已經(jīng)開始從各方面搜集有關(guān)的知識了。這次日本地震后幼兒園老師加強了這些方面的教育,這種做法讓她很感動。作為家長也會對孩子加強有關(guān)防范自然災害的教育。

  ■彌補派:補上防災知識,買防災包有備無患

  唐先生說,之前不是很注重對孩子的地震教育,只是對火災及火災的逃生比較重視。但在汶川地震之后,女兒就讀的幼兒園搞過一次家庭日活動就是針對地震的,有地震的知識問答,還有現(xiàn)場的演習,讓他記憶深刻,也開始注重起面對自然災難的自救知識了。唐先生表示,畢竟天災的發(fā)生是不太可能預知的,能多了解和掌握自救的常識卻是可行,很必要的。這次中國盈江和日本地震又把災難教育提到眼前,自己也要再補補知識,可能還要買個防災包在家備著,當然他并不希望用到這個東西,但是有備無患。

  [專家建議]

  家庭教育要適度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家王順妹表示,首先家長需要有防災、自救的意識,在安全教育方面,家長要把握好時機,比如看到電視上有類似的畫面,家長就可以利用這個畫面進行講解,如何防災、如何自救,小朋友多半都會記;但同時,家長在這方面也要把握好一個度,如果重視過度,也會引起孩子的恐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zaojiao/108384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