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羞于和別人談論這個話題,哪怕面對自己最親密的人、和最想保護的孩子。
“難以啟齒”的性教育,成了孩子安全成長的最大障礙。
現(xiàn)在,總是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細想想,孩子什么都輸?shù)闷,唯獨安全,輸不起?/p>
“ 和這么小的孩子開始談性?
這也太早了吧!怎么也要等到青春期呀!”
許多人都認為性是成年人的事,
或是只屬于生命的某個階段。
可是,隨著孩子們的長大,越來越多觸目的事例,讓我們看到性教育的“缺失與誤區(qū)”
★當我們頻頻從新聞里看到無辜單純的孩子,因不懂自我保護受到性侵害;
★當我們看到孩子把小枕頭緊緊夾在兩腿之間,小臉紅紅的模樣;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好像有了自己的秘密,雖然擔心卻不知該如何開口;
★當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和孩子分床、分開洗澡... ...
那表示,我們給孩子的性教育根本不!及!格!
“媽媽,你怎么不站著尿尿?為什么你沒有小雞雞?”
“媽媽,他跟這個外國人在床上干嗎呢?嘴巴是粘上了嗎?”
“媽媽,... ...”
面對孩子連珠炮式的好奇襲來,我們通常會怎么答呢?
“這個... ... 就是... ...
哎呀,小孩子嘛,別瞎問。
你長大就知道了!”
孩子問“媽媽,我從哪里來”,你會告訴他什么?
孩子對異性的身體感到好奇,你該如何引導?
和孩子一起看到電視里親密的鏡頭,你會如何應對?
孩子指著避孕套或者成人用品店問:“那是什么?”,你會怎么回答?
面對這些尷尬時刻,你可以胡亂應付過去,也可以借每一個尷尬的時刻,給孩子好好上一堂性的科普課。
其實,給孩子講性的科普知識,也是幫我們自己梳理對性的態(tài)度。
當我們會準備得更好、用大大方方的態(tài)度,跟孩子交流時,那么,尷尬和困惑自然也就消弭。
有沒有發(fā)現(xiàn),重視了孩子的智商、情商、社交能力、藝術修養(yǎng)的我們,給孩子的性教育,卻是遠遠不夠,甚至往往是缺失的。
父母對孩子談性教育“難以啟齒”,主要與目前社會上存在著種種對于性教育的誤解有關:
誤區(qū)1. 孩子還小,根本不懂性
但事實上研究表明:寶寶很早就開始形成性別角色了,第一步就是學會區(qū)分男女:
6個月:寶寶能通過聲調的差異來判斷女性與男性的不同。
1歲:寶寶能準確區(qū)別男性和女性的照片,開始把男性與女性的聲音和面孔相匹配。
3歲后:開始了積極的自我社會化,他們努力按照自己的理解,尋找性別的榜樣。比如女寶寶模仿媽媽穿高跟鞋、涂口紅……
誤區(qū)2. 性教育,會污染孩子的 “天真無邪 ”
獲得準確的、與年齡相適應的、完整的性信息,是每一個孩子的權利。
越小獲得正確的知識,孩子越了解自己的身體、感受、性,也就越安全。
有的成人想當然地認為,越早開始性教育,孩子越早有性行為。
但實際上,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超出父母的想象和預知,他們了解的越少,越是好奇,探索性行為的幾率也就越高。
在信息如此開放的時代,讓孩子絕對不接觸性信息只是家長的一廂情愿的想法,我們只有主動提供正確的引導,也是對孩子對好的保護。
誤區(qū)3. 我們當年也是懵懂過來,孩子也行
這不過是種僥幸心理,是父母對性教育的逃避。
2006年,東西方性學研究所對200名中國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19.3%的中國青少年在12歲以前有一次或多次遭遇性騷擾和性侵害。
其中:言語性騷擾12.5%,撫摸或親吻乳頭和臀部11.2%,撫摸或親吻性器官9.8%,他人暴露性器官7.2%,企圖性交(強奸未遂)3.6%,強奸2.5%。
2016年,《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tǒng)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結果顯示:
兒童性侵案的官方認定的隱案率是1:7。
也就是說,1起被揭露的兒童性侵案背后,必有7起不為人知。
性教育專家Amy Lang曾說:
“ 面對孩子的性好奇,有一件只有家長能做的事,那就是:和孩子分享你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是最容易受到父母影響的,當孩子懂得越多,就容易做出正確的決定。”
因此,遇到孩子對于“性”的連環(huán)發(fā)問與探索,家長首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并且搶在孩子在找到各種“非官方”渠道之前,分享正確的價值觀,把孩子遲早都會知道的事情先告訴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youjiao/112827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