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回答:地圖舌是一種發(fā)生在舌粘膜淺層的慢性邊緣剝脫性舌炎。由于它的病損表現為經常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變換大小和形狀,具有游走性的特點,所以又稱為游走性舌炎。
舌面在醫(yī)學上稱為舌背。舌背的舌黏膜上面有許多舌乳頭,其中有絲狀乳頭,呈白色,數目最多,但是體積很小,它遍布在舌體的上面像天鵝絨一般。還有一種稍大的,突起數目較少,散在絲狀乳頭間,醫(yī)學上稱為菌狀乳頭,含有味蕾和味覺神經末梢,主管味覺。舌背黏膜表面覆蓋薄白的舌苔。地圖舌好發(fā)于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是一種舌黏膜的疾患。主要表現是舌背出現暫時性絲狀乳頭剝脫消失,病變表淺,向四周擴大,形成外形不規(guī)則的地圖狀,故稱“地圖舌”,剝脫區(qū)的紅斑稍凹陷而光滑發(fā)亮。絲狀乳頭邊剝脫,邊修復,形狀經常變化。一般孩子沒有什么反應,但是剝脫嚴重的進食刺激性食物有時感到不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youjiao/12845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