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媽媽也會犯的5種錯誤
第一次當媽媽,面對寶寶的各種大小狀況,難免心慌意亂,長輩的經(jīng)驗總令人半信半疑,通過網(wǎng)絡搜索資訊又太多太雜亂,眾說紛紜讓人不知該如何依循。有鑒于此,本文特別搜集了5種常見誤區(qū),幫助你建立正確的觀念,當個稱職的育兒達人。
觀念1:為了確保衛(wèi)生,應該用抗菌洗手液幫寶寶清潔雙手?
正確解答
在流感或其他傳染病高發(fā)季節(jié),為避免寶寶病從口入,勤洗手是不二法則。但是,寶寶的肌膚構(gòu)造與成人不同,而且較為敏感,抗菌洗手液可能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寶寶經(jīng)常接觸容易造成手部皮膚病變,進而產(chǎn)生接觸性皮膚炎。除非出入醫(yī)院或公共場合后第一次洗手可以使用少量的抗菌洗手液,平常只要使用成分溫和的中性清潔劑即可。在這里提醒爸媽,大人更要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抱寶寶之前應先洗手,避免讓寶寶出入高風險的公共場合,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觀念2:初生寶寶都怕冷,特別是在冬天,所以一定要包得緊緊的,這樣才不會著涼。
正確解答
俗話說“嬰兒三把火”,并非沒有道理。初生嬰兒的基礎代謝率比成人高,體溫控制能力比較差,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如果包得太緊、穿得太多,身體不容易散熱,除了容易引發(fā)濕疹、長痱子,也會造成體溫過高,讓家長誤以為寶寶發(fā)燒。
不可不慎:寶寶衣服穿太多,易使體溫過高
在門診中,常見到許多家長帶著寶寶就醫(yī),以為寶寶發(fā)高燒而心急如焚,測量發(fā)現(xiàn)寶寶的體溫都超過38℃,全身熱乎乎的,但是減少衣服之后,間隔30分鐘再次測量,卻發(fā)現(xiàn)寶寶的體溫明顯下降。這樣的情況很常見,許多寶寶其實就是衣服穿得太多,而不是真的發(fā)高燒。
要確認寶寶是否穿得剛剛好,可以摸摸寶寶的背部,只要摸起來是溫暖且沒有流汗的悶濕感,就表示寶寶穿得不多也不少。但如果背部是涼涼的感覺,就需要添加衣服,寶寶冬天只要比大人多一件即可。若摸起來濕濕的有流汗的感覺,就表示穿太多了。
此外,有時爸媽發(fā)現(xiàn)寶寶手腳四肢冰涼而誤以為寶寶穿得不夠,其實是因為寶寶的末梢血液循環(huán)比較差,容易導致手腳冰涼。若寶寶的背部感覺是溫暖的,則可以給寶寶戴手套或穿襪子來保暖,不需要再增加衣服。
觀念3:寶寶出生后都有一些胎垢,特別是頭皮上、耳朵等部位,應用清潔用品徹底洗干凈。
正確解答
初生寶寶的皮膚理應是水嫩嫩的,但是,爸媽卻發(fā)現(xiàn)寶寶的頭皮、耳朵等部位看起來臟臟的,似乎有很多污垢。傳統(tǒng)觀念認為這個是胎毒所致,其實不然。初生嬰兒頭頂上有痂皮、紅疹,毛發(fā)處有黃黃脫屑的情況,是因新生兒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這也是新生兒皮膚的特質(zhì),這個情況在醫(yī)學上稱為脂溢性濕疹(又稱為脂溢性皮膚炎),在寶寶4~6個月大時,會自然改善。
不可不慎:適度清潔勿揉搓或刮除
爸媽照顧寶寶應該避免過度清潔,也不要特別去揉搓或用力刮除,以免造成寶寶皮膚表皮細胞磨損,破壞正常防御機能,引發(fā)感染。爸媽可以使用中性嬰兒清潔用品或是嬰兒油將毛發(fā)頭皮處的痂皮先軟化,多清洗幾次就會自然脫落。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爸媽往往無法分辨脂溢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差別,其實兩者有明顯的差異。
脂溢性皮膚炎vs。異位性皮膚炎
差異脂溢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好發(fā)月齡多數(shù)出生即可發(fā)現(xiàn)約在出生2個月后發(fā)生典型癥狀頭頂上有痂皮、紅疹,毛發(fā)處有黃黃脫屑的情況為過敏性的慢性皮膚炎,患處會起疹、瘙癢、且皮膚顯得粗糙患處感覺寶寶并不會感覺患處不舒服,也不會覺得癢患處會奇癢無比,隨著寶寶成長,常會因為太癢而將自己抓傷處理方式不需要特別清潔或治療,也不需要涂抹藥膏,大人也不要特別去揉搓或用力刮除,隨著寶寶成長,4~6個月時就會自然脫落平常要幫寶寶做好肌膚保濕及保養(yǎng)工作,避開環(huán)境中的過敏原,可降低發(fā)作機會。但情況嚴重時仍需要聽從醫(yī)囑使用類固醇藥物來治療觀念4:寶寶吃母乳時一天便便很多次,改喝配方奶之后,一天便便的次數(shù)卻減少了。是寶寶便秘了嗎?還是因為配方奶不好消化?
正確解答
首先,必須了解便秘的定義。要確認寶寶是否便秘,應該觀察寶寶便便的性狀,以及寶寶在便便時的感覺來判定。如果寶寶解便時感覺困難,而且解出來的便便較硬,或者寶寶好幾天才便便一次、而便便又比較硬時,都可算是便秘了。
不可不慎:喝母乳與配方奶便便不同
喝母乳和喝配方奶寶寶便便的特性確實不同。母乳寶寶一天的便便次數(shù)比較多,便便比較稀稀水水,都是正常的,特別是在出生后的頭一兩個月更是這樣。隨著寶寶成長,一天便便的次數(shù)會減少,甚至有些母乳寶寶幾天才便便一次。但是,只要寶寶解的是軟便,就不要以為寶寶便秘,這可能與寶寶的吸收程度有關。喝配方奶的寶寶,平均一天解便的次數(shù)比較少,多為1~2次,但如果寶寶2~3天才解便一次,而且解便時需要特別用力,便便比較干硬,就有可能是便秘。
TIPS:改善便秘方法
喝配方奶的寶寶,在出生4個月內(nèi)若有便秘的情況,可以使用軟便藥(一種果乳糖)給寶寶喝,讓便便變軟較易排出。另外,特別提醒爸媽,奶是這個階段寶寶唯一的營養(yǎng)來源,不建議通過給寶寶多喝水的方式來改善便秘,多喝水可能會讓寶寶一天所攝取的總奶量減少,進而影響寶寶的營養(yǎng)攝取。
寶寶滿4個月后,開始添加輔食,爸媽可以通過雙管齊下的方式改善便秘。例如多給寶寶吃蔬菜泥、果汁、果泥等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促進腸蠕動,增加便便的體積。但宿便只靠調(diào)整食物來改善的效果比較有限,可以加上軟便藥讓便便變軟,容易排出。若寶寶解便后有出血情況,而且便秘的情形反復發(fā)作,應該盡快就醫(yī)。
觀念5:輔食一定要在寶寶滿6個月以后再添加才比較好,高過敏性食物最好都不要給寶寶吃,多給寶寶吃營養(yǎng)補品可增強免疫力。
正確解答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純母乳哺喂的寶寶滿6個月以后再添加輔食。媽媽純母乳哺喂寶寶至少6個月,可以提升寶寶免疫力,一旦開始添加輔食,寶寶母乳的攝取量會減少,寶寶吃得少,媽媽的乳汁分泌量也會跟著減少。因此,建議母乳寶寶滿6個月以后再添加輔食。至于喝配方奶的寶寶,則可以考慮在4~6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
不可不慎:胃腸道刺激是引發(fā)過敏的來源
在門診中發(fā)現(xiàn),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小寶寶人數(shù)確實明顯增加了。寶寶是否為過敏體質(zhì),在早期無法明確診斷,但是,在滿1周歲以前,胃腸道的刺激是引發(fā)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因此,高過敏性的食物,例如帶殼海鮮、巧克力、花生、蛋白、果仁等,可以用其他的食物來代替,大人并不需要為了滿足寶寶口欲而給予這些食物。
TIPS:母乳能提供最佳的天然抗體
寶寶的體重、身高是爸媽開心的成長指標,寶寶滿1周歲以前,母乳都是主要的營養(yǎng)來源,除非孩子的成長曲線低于正常參考值3%~10%,經(jīng)評估后有體重過輕的疑慮,那么,在開始吃輔食之后,可以適度增加高蛋白、高熱量的健康食物,這樣有益寶寶健康成長。寶寶的營養(yǎng)來源應該均衡,并且以天然食品為主,應避免人工添加劑或過量的調(diào)味料。
至于保健食品,其效果令人存疑,還可能買到黑心商品。建議爸媽若要增加寶寶免疫力,哺喂母乳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母乳中含有很多的營養(yǎng)和抗體,是寶寶最佳的天然抗體來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youjiao/120281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