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
“
其為人也,溫美如玉,外潤而內(nèi)貞。”“
君子”
在這個時代稀有難得。惟把這幾句作為佩弦先生①
身后的題詞,或許比起別的稱贊更恰當具體。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愛處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誠中有嫵媚,外隨和而內(nèi)耿介,這種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還重要。經(jīng)傳中稱的圣賢,應(yīng)當是個什么樣子,話很難說。但歷史中所稱許的純粹的君子,佩弦先生為人實已十分相近。
我認識佩弦先生和許多朋友一樣,從讀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讀他的抒情長詩《毀滅》,其次讀敘事散文《背影》。在詩歌散文方面,得把他的作品和
五四”
初期兩個北方作家:
普及”
和“
通俗”
目標實屬問題核心,真能理解問題重要性,又能把握題旨,從作品上加以試驗、證實,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數(shù)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類拔萃。求通俗與普及,國語文學文字理想的標準是經(jīng)濟、準確和明朗,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費力情形中運用自如,而得到極佳成果。一個偉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現(xiàn)力,是用那個經(jīng)濟、準確、明朗文字敘事。這也就恰是近三十有創(chuàng)造欲,新作家待培養(yǎng)、待注意、又照例疏忽的一點。正如作家的為人,偉大本與樸素不可分。一個作家的偉大處,“
常人品性”
比“
英雄氣質(zhì)”
實更重要。但是在一般人習慣前,卻常常只注意到那個英雄氣質(zhì)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質(zhì)實品性。提到這一點時,更讓我們想起“
佩弦先生的死去,不僅在文學方面損失重大,在文學教育方面損失更為重大”
(馮友蘭語)因為
教育”
與“
文運”
同樣實離不開“
人”
,必以人為本。文運的開辟荒蕪,少不了一二沖鋒陷陣的斗士,扶育生長,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韌性的人來從事。文學教育則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先生偉大得平凡,從教育看遠景,是惟有這種平凡作成一道新舊的橋梁,才能影響深遠的。
我覺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別處,是拙誠中的嫵媚。他對事、對人、對文章,都有他自己的意見,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別可能極小。他也有些小小弱點,即調(diào)和折衷性,用到文學方面時,比如說用到鑒賞批評方面,便永遠具教學上的見解,少獨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專斷議論,無創(chuàng)見創(chuàng)獲。即用到文學寫作,作風亦不免容易凝固于一定的風格上,三十少變化,少新意。但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主持文學教育有關(guān)。在清華、聯(lián)大“
委員制”
習慣下任事太久,對所主持的一部門事務(wù),必調(diào)和折衷方能進行,因之對個人工作為損失,對公家貢獻就更多。熟人記憶中如尚記得聯(lián)大時代常有人因同開一課,各不相下,僵持如擺擂臺,就必然會覺得佩弦先生的折衷無我處,如何難能可貴!又良好教師和文學批評家,有個根本不同點:批評家不妨處處有我,良好教師卻要客觀,要承認價值上的相對性、多元性。陳寅恪、
(選自《不毀滅的背影》有刪節(jié))
16
.結(jié)合全文分條概括佩弦先生的成就。(6
分)
【答案】堅守文學的革命原則;把握住當時社會問題的一面;求通俗與普及;持之以恒地在創(chuàng)作中加以實踐和運用;兼容并包,尊重價值上的多元性;連接新舊,使文化活用,把文學引導到一個更新發(fā)展趨勢上。
【考查方向】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
級(分析綜合)。
【解析】此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這篇文章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總領(lǐng)全文,其他兩個部分分別從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教育兩個方面介紹了
17
.作者是如何評價佩弦先生的“
小小的弱點”
?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
分)
【答案】不足之處:少獨具肯定性,無創(chuàng)見創(chuàng)獲,風格少變化、少新意。優(yōu)點:兼容并包,使得文學得到繁榮發(fā)展。
作用:真實地展現(xiàn)佩弦先生形象,使其更豐滿,增強作品的真實性;突出傳主的犧牲自我等精神。
【考查方向】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
級(分析綜合)。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從文中看,作者既寫了
小小弱點”
中好的方面,也分析了其不足之處,由此可見,作者沒有一味地對傳主歌功頌德,這樣能全面公正地評價一個人,使讀者看到人物的真實面目。而寫其弱點又和下文存在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把握住這兩方面分析即可。
18
.為什么“
一個作家的偉大處,‘
常人品性’
比‘
英雄氣質(zhì)’
實更重要”
,談?wù)劺碛。?
分)
【答案】作家的“
常人品性”
是一種“
近乎人情的厚重質(zhì)實品性”
。這種質(zhì)樸厚實的品性使得作家更能走進生活,走進大眾,貼近人的心靈,反映大眾的心聲。 這樣的作家給人的感覺是“
真人”
真性情、樸素無華,他的作品是真實的,最能反映現(xiàn)實生活、貼近民眾,因此說“
偉大本與樸素不可分”
,“
常人品性”
更重要。而所謂的“
英雄氣質(zhì)”
是一些作家強調(diào)的“
個性”
,雖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
創(chuàng)造性”
,但也很可能是表現(xiàn)了個例或表現(xiàn)法讓人難以理解、接受,甚至脫離生活,走向極端。
【考查方向】本題考查考生發(fā)掘文本的深層意蘊、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
級(探究)。
【解析】此題考查探究能力。在解答此題時,首先要分析兩個概念的內(nèi)涵:什么是“
常人品性”
,什么是“
英雄氣質(zhì)”
。此外還要進一步分析,“
常人品性”
和“
英雄氣質(zhì)”
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有什么影響,其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理清這些問題后,就可以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拿出有說服力的依據(jù)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gaozhong/474422.html
相關(guān)閱讀:“鄉(xiāng)村是我永遠的家園”閱讀答案
閱讀《南方夏日》
《醉意的境界》閱讀答案
《高貴的靈魂》閱讀答案
《守歲 馮驥才》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