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三定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3節(jié) 牛頓第三定律

一、學習目標
1.知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頓第三定律
3.區(qū)分平衡力跟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二、前預習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實例可以證明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如坐在椅子上推桌子,也會感到桌子在推我們,我們的身體要后仰;一只船上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兩只船將開始向相反的方向運動等。我們把物體之間的一對相互作用力叫做 。
2、AB之間有相互作用,A對B有作用力的同時B對A也有作用力,請問哪一個力是作用力?哪一個是反作用力?
。
3、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 、方向 、作用點在 ,兩力在同一直線上。
4、牛頓第三定律 。
5、老師和一個小個子同學進行拔河比賽(不用繩子,手與手對拉),結果發(fā)現老師勝了,學生輸了,則老師對學生的拉力 (大于、小于或等于)學生對老師的拉力。
6、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關系
一對平衡力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一定是同性質的力
一定同時產生,變化及消失
三、經典例題
例1、當兩只手分別用20N的力在同一直線上沿相反方向拉彈簧秤的掛鉤和手拉環(huán),彈簧秤的示數是多少?
例2、瘦弱的男子和一個大力士“掰腕子”,兩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大嗎?以卵擊石,雞蛋“粉身碎骨”,但石頭“安然無恙”,是不是雞蛋對石頭的力小,石頭對雞蛋的力大?


例3、在太空中沒有空氣,火箭前進的動力是誰提供的?

例4、掛在豎直懸繩上的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這些力的反作用力各是哪些力,都作用在哪些物體上?在這些力中,哪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哪些是一對平衡力?

例5、一個物體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試證明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四、鞏固練習
1、關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我們可把物體間相互作用的任何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力叫做反作用力
  B.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則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C.先有作用力,再產生反作用力
  D.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因此它們可能成為一對平衡力
1、【答案】CD
2、鹿拉著雪橇從靜止開始運動,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 鹿對雪撬的拉力和雪橇對鹿的拉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B. 鹿對雪撬的拉力先產生,運動后雪橇才對鹿產生拉力。
C. 當鹿拉著雪橇加速前進時,鹿拉雪撬的力大于雪橇拉鹿的力。
D. 鹿對雪撬的拉力和雪橇對鹿的拉力的合力為零 。
2、【答案】A
【解析】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的,但不能分解合成,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3、如圖所示,水平力F把一個物體緊壓在墻上靜止不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作用力F與墻壁對物體的彈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作用力F與物體對墻壁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物體的重力與墻壁對物體的靜摩檫力是一對平衡力
D、物體的重力與墻壁對物體的靜摩檫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答案】C
【解析】牢記一對平衡力是作用在一個物體上,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4、如圖所示,F大小為20N,AB均是靜止的,重力大小分別為10N、20N。求AB間的摩擦力、B地間的摩擦力以及B對地面的壓力。
4、【答案】0N 20N 30N
【解析】受力分析:先分析受力情況比較簡單的物體,圖中A受力情況比B簡單,先對A進行受力分析:1、重力;2、接觸力:a、B對A的支持力;b、因為A是靜止的,合外力應該為0,所以A不能再受到一個摩擦力,否則將與A的靜止狀態(tài)相矛盾。
接著分析B的受力,1、先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出A對B的力,因為B對A只有支持力,所以A對B也只有壓力。2、重力。3、接觸力:與B接觸的有A和地面,A對B的力已分析完畢,就分析地面對B的力。a、地面對B肯定有支持力;b、因為B也靜止,所以合外力應該為0,B在水平方向受到一個水平向右的拉力20N,為了平衡這個拉力,必須有一個水平向左的20N的力,那這個力只能是地面給B的摩擦力。如圖
一對平衡力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平衡力 一對平衡力
5、一航天探測器完成對月球的探測任務后,在離開月球的過程中,由靜止開始沿著與月球表面成一傾斜角的直線飛行,先加速運動,再勻速運動,探測器通過噴氣而獲得推動力。以下關于噴氣方向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探測器加速運動時,沿直線向后噴氣
B.探測器加速運動時,豎直向下噴氣
C.探測器勻速運動時,豎直向下噴氣
D.探測器勻速運動時,不需要噴氣
5、【答案】C
【解析】如圖所示,探測器受的合力沿運動方向才能做直線加速運動,受平衡力時才做勻速直線運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gaoyi/49827.html

相關閱讀:4.3 牛頓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