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教子藝術的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育兒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名人家庭教育故事:魯迅的教子藝術

現(xiàn)代著名詩人、社會活動家柳亞子曾經(jīng)說過:“近世對于兒童教育最偉大的人物,我第一個推崇魯迅先生!贝_實,魯迅先生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而且也是偉大的教育家。他晚年得子,自然喜愛萬分,但他愛子不溺子,教子有方,為周海嬰日后成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是文化革命的闖將。因他擅寫雜文,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有人就認為他一臉正氣,為人嚴肅,缺少人情味。其實,魯迅既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為孺子!钡囊幻。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寬厚的丈夫,慈愛的父親。且看他1932年一首題為《答客俏》的詩: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這首詩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愛子作比喻,說明英雄豪杰也應懂得憐家愛子,從而生動地表達了魯迅熱愛孩子的深厚感情。

1927年10月,魯迅與許廣平在上海喜結良緣。1929年9月,生下一個兒子,此時魯迅已年近半百。夫婦倆人喜孜孜地為孩子起名,起了一個又一個,最后才決定叫“海嬰”。

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呢?魯迅說:“因為是在上海生的,是個嬰兒。這名字讀起來頗悅耳,字也通俗,卻絕不會雷同。譯成別國文字也簡便,而且古時候的男人也有用嬰字的。如果他大起來不高興這名字,隨便改過也可以。橫豎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這個暫時用用也還好!

魯迅對海嬰傾注了全部的父愛。每天深夜12時至凌晨2時,他一定要輕輕上樓,察看海嬰的睡眠情況。如果小家伙把棉被蹬飛了,就細心替他蓋好。孩子睡足之后,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間里來回走動,哼著催眠曲,用輕柔動聽的兒歌,把海嬰送進夢鄉(xiāng)。海嬰病了,魯迅更是徹夜守護。正如許廣平所說的:“他是盡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擔那可能范圍里的為父之責的。”

海嬰漸漸長大了,魯迅就有選擇地帶他去看電影。凡是益于兒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風光類的影片,魯迅常常帶他去觀看。一次,吃晚飯時,海嬰聽說飲譽世界的“海京伯”馬戲團到上海演出,高興得手舞足蹈。但魯迅考慮到馬戲團大多為猛獸表演,且在深夜臨睡前,怕海嬰受到驚嚇,終于沒有帶他去看。海嬰為此嚎啕大哭了一場。父親知道海嬰很難過,第二天便耐心地對他說明了原因,答應別找機會,白天陪他去看。魯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條記載:“午后同廣平攜海嬰去海京伯獸苑! 這件事給海嬰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嬰就動情地說:“父親對我如此真心的愛,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父親!

理解兒童的心理世界

魯迅不僅喜愛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視教育孩子。他曾經(jīng)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這樣寫道:“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亮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彼褍和醋髅褡宓奈磥,國家的希望,竭力反對兩種因襲的錯誤教育方法:一種是粗暴壓服的方法,對兒童非打即罵,使得兒童從小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思想愚鈍,目光呆滯,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其實這類孩子長大以后,“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绷硪环N是嬌生慣養(yǎng)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兒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給什么,待到將來走到社會,“便如失了網(wǎng)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魯迅提倡,對兒童要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懂得他們的興趣和喜好。他曾經(jīng)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達!庇幸惶,魯迅在家里請朋友吃飯,桌上擺了一盤魚丸子,海嬰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動,先夾了一個嘗嘗,覺得味道不新鮮,就嚷菜壞了。大家從大盤中揀來嘗了嘗,都說是新鮮的,以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魯迅卻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意見,把海嬰碟子里的揀來嘗了嘗,果然味道變了,趕緊吐了出來。魯迅說:“孩子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魯迅認為,對兒童要循循善誘,教給他們文化知識,使他們明辨事理。兒童天真活潑,喜歡游戲,有愛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曾經(jīng)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因此,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魯迅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

有一天,海嬰問魯迅:“爸爸,儂是誰養(yǎng)出來的?”

“是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養(yǎng)出來的!

“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一直到從前,最早的時候,人是哪里來的?”

“這追索到物種起源的問題,魯迅便告訴他是從子??單細胞??來的。但是海嬰還是刨根問底:“沒有子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又是從什么地方來的?”

這問題不是幾句話可以回答得了的,而且也不是五六歲的孩子所能理解的。但為了不使孩子失望,魯迅還是耐心地告訴他:“等你大一點讀書了,先生會告訴你的!

“不做空頭文學家”

魯迅是著名的文學家,他的小說和文章聞名中外,但他對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繼承父業(yè),而是“順其自然”,并告誡孩子“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魯迅曾經(jīng)指出:“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椋婢呤莾和奶焓。”魯迅就是從孩子擺弄玩具中,根據(jù)兒童的特點,引導,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

魯迅發(fā)現(xiàn)海嬰從小對理工知識有興趣,便給海嬰買來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嬰捧如至寶,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認真的神態(tài),儼然像一個小工程師在蓋房子。魯迅還常常帶海嬰到郊外去玩,欣賞清清的河水,鮮艷的野花,嫩綠的莊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蟲。野外的新鮮空氣,滋潤著海嬰稚嫩的心田。

一次,魯迅好友瞿秋白(當時化名何凝),送海嬰一套蘇聯(lián)兒童玩具,這是一種類似積木的鐵制玩具,有上百個金屬零件,可以組裝出各種各樣的玩意兒,小到簡單的翹翹板,大到復雜的起重機、飛機等。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在玩具盒上用娟秀的筆體,寫明一共有多少零件,如何玩法。魯迅和許廣平慎重地對小海嬰說:“這是何叔叔、何叔母從蘇聯(lián)帶給你的,你可要格外愛惜!毙『朊陨狭恕胺e鐵”,一玩就是半天。他由玩“積鐵”開始,迷上了理工技術,小小年紀,就能拆鐘、修鎖、裝礦石收音機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zaojiao/56060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