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感恩,才能獲得滿足,只有滿足,才能獲得幸福。所以,從小培養(yǎng)寶寶懂得感恩,可以讓寶寶理解到身邊的人,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那么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感恩能力呢?
第1步:讓寶貝感受滿足
讓寶貝形成感恩能力,首先要讓寶貝獲得感受的滿足。
新生兒在饑餓時從母親那得到乳汁,獲得生理上的安定和滿足感,達到“生理的舒適狀態(tài)”。平時,父母唱歌、講故事,讓寶貝獲得心理上的關注和撫慰,達到了“精神的愉悅狀態(tài)”。當寶貝吃飽喝足,面帶微笑地望著自己的父母時,他感受到了幸福和滿足,他的生命受到了無微不至的呵護,他的微笑就是最初的一種表達感謝的方式。
第2步:讓寶貝恩惠認知
感恩能力成長的第二步,是發(fā)展對“恩惠來源”的認知能力。
寶貝出生后,隨著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會漸漸理解周圍環(huán)境中事物因果關系。當寶貝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后,父母要鼓勵寶貝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通過寶貝自己的雙手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漸漸,寶貝就會明白每天的食物、玩耍的玩具、穿的衣物都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寶貝還會進一步理解人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人類從自然中索取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我們對自然也需抱有崇敬和感激之情。
第3步:讓寶貝有回報意向
有了以上的認知和理解,任何一個有著自愛與自尊心的人最自然的反應,都是去回報照料自己,為自己帶來幸福生活的人和自然。因此,感恩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三步,則是發(fā)展對“施恩者”的回報意向。
因此,當寶貝3-4歲時,他們就能初步理解父母工作的勤勞,懂得在父母下班回來后搬張椅子請他們坐,讓他們緩解疲勞,親親父母,讓他們開心。這些理解和行為能力的成長,是與從小到大一點一滴的培養(yǎng)分不開的。從小讓寶貝感受到滿足,進而認識到是誰給予了他這樣的生活,最后,讓寶貝懂得用行動和語言去回報。
所以,家長們要讓孩子懂得親身體會,自己去做家務,也跟孩子去講述自己的辛苦,特別是當孩子哭鬧的時候,讓孩子能夠理解并體諒家長的辛勞,懂得感謝父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youjiao/99821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