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西平樂?稚柳蘇晴 周邦彥

編輯: 淡泊明志 關(guān)鍵詞: 描寫柳樹的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西平樂?稚柳蘇晴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彥

原文:

元豐初,予以布衣西上,過天長道中。后四十余年,辛丑正月,避賊復(fù)游故地。感嘆歲月,偶成此詞。

稚柳蘇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覺春賒。駝褐寒侵,正憐初日,輕陰抵死須遮。嘆事逐孤鴻盡去,身與塘蒲共晚,爭知向此,征途迢遞,佇立塵沙。念朱顏翠發(fā),曾到處,故地使人嗟。
道連三楚,天低四野,喬木依前,臨路?斜。重慕想、東陵晦跡,彭澤歸來,左右琴書自樂,松菊相依,何況風(fēng)流鬢未華。多謝故人,親馳鄭驛,時倒融尊,勸此淹留,共過芳時,翻令倦客思家。


相關(guān)內(nèi)容
賞析

作者:佚名

  據(jù)詞前小序知該篇寫于“辛丑正月”,辛丑年,即公元年(宋徽宗宣和三年),詞人當(dāng)時正六十五歲,也是他生命走到盡頭的一年。序中所云:“避賊”的“賊”,系指方臘。據(jù)史籍記載,公元年(宋徽宗宣和二年)秋,方臘率江、浙一帶農(nóng)民起義,反抗北宋王朝的沉重剝削,義軍迅速占領(lǐng)杭州(今浙江)、歙州(在今安徽)等六州五十二縣,東南震動。

  該詞寫盡距寫詞時四十余年前故地的風(fēng)光景色及當(dāng)時又重游時的不勝感慨之情。

  上片前半寫景后半抒情!爸闪K晴”三句寫春之初至:柳才蘇、雨方停,川流悠悠遠(yuǎn)去,不覺春天已徐徐到來!肮氏迸c“稚柳”相對,“歇雨”與“蘇晴”相承,對偶工巧。下面“駝褐寒侵”三句,仍繼續(xù)對初春景象作渲染:稚柳剛披上一層輕柔的綠紗,那老枝上自然還帶著雪襲霜欺的痕跡駝褐色,令人愛憐的初春的太陽,剛剛灑放出一些溫暖,便被淺淺的樹蔭拚死遮擋。以上全是景語,但卻處處留情,如:“川迥未覺春賒”的“未覺”、“正憐初日”中的“憐”、“輕陰低死須遮”中的“抵死”等詞,哪一處不與詞人此時的心情緊緊相連?“嘆事逐孤鴻盡去”以下直至上闋尾“追念朱顏翠發(fā),曾到處、故地使人嗟”諸句,皆為情語,但也未離“孤鴻”、“塘蒲”、“塵沙”等動、靜景物。這段感情抒發(fā)從一個“嘆”字起始,慨嘆四十年來經(jīng)歷的人情世事,皆已隨秋去春來的孤鴻疾飛而去,自身也與塘中的蒲葦一齊衰老枯黃,怎能知道將要去的地方前途如何,長久地沉思著站立在平坦的沙岸,追憶四十年前還是朱顏烏發(fā)的翩翩少年的時候,曾經(jīng)游過的地方,這次重來令人思緒萬千!肮实厥谷肃怠钡摹班怠弊智∨c“嘆事逐孤鴻盡去”的“嘆”字一首字一尾字,前后照應(yīng),把這大段的感慨囊括其中。極似詞作者的精心安排。

  下片抒發(fā)倦游思家的心情。先交代詞人沉吟佇立之處“道連三楚”,“三楚”,指秦漢時將戰(zhàn)國時楚地分為東楚、南楚、西楚;又據(jù)《三楚新錄》載:五代時馬殷據(jù)長沙,周行逢據(jù)武陵,高季興據(jù)江陵事,因三國都在古楚地,故稱三楚”,此處“三楚”應(yīng)泛指今之湘鄂一帶;而“道連三楚”與下面“親馳鄭驛”相聯(lián),則可知詞人些時身在由鄭地(今河南)通向湘、鄂的交通要地。

  這里“天低四野、喬木依前”,天似穹廬、四野處地天相銜,故言“天低”,高大的喬木依然如四十年前,然而當(dāng)此時自己舉足要踏上前方征途的時候,卻是心境很不平靜,“臨路?斜”句中“?”有不齊、不平之義,與“斜”同,在這里似應(yīng)形容內(nèi)心的活動。自“重慕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shiju/35071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