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在教學中真正做到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必須提高
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就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是課堂。課堂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等。如何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呢?
1.運用心理匹配策略
心理匹配策略是指從感情維度上處理教材,呈現教學內容的一種策略。運用心理匹配策略,可以迎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課堂效率。
1.1刺激感官,激活需要。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時注意力不穩(wěn)定和不持久的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接受知識。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的應用正是符合這一特點,一個動感的畫面,能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切實感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不僅使學生的心里從抑制狀態(tài)轉為主動的求知狀態(tài),而且有利于引導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觀點運用于生活實際之中。
1.2娛樂增趣,滿足需要!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玩、好動、好樂是兒童的天性。數學教學,如果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情緒受到壓抑、思維閑置,進而嚴重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必須結合教學的需要,多組織有“趣”的活動,滿足學生的娛樂需要,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知識,寓教于樂。
1.3設疑探究,產生再需要。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教學的生命線!睕]有探索,便沒有教學的發(fā)展,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教材,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服務。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對有關需要并不強烈,處于待激活狀態(tài),這就是教師善于組織教學內容,巧妙設疑,引導探索,促使學生產生再需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合理利用學具策略
2.1使用學具,可促進學生教學概念的形成。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guī)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使用學具,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并誘發(fā)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
2.2使用學具,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算理。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在數學中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边@就要求在研究數學問題時,把數形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數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學具的操作,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完成。
2.3使用學具,有助于數學思想的滲透。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可有助于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2.4使用學具,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生物學告訴我們: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球,左半球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動:右半球支配左半身的活動;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動可促進人的右、左半球的協調開發(fā)。左右半球各司其職而又協同發(fā)揮作用。據研究,人的大腦功能存在著很大的潛力,一般人只用了腦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一是可以開發(fā)學生大腦的功能;二是通過左右手同時活動,促進左右腦的協調發(fā)展。
3.精心設計練習
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不可讓學生盲目地。機械地重復練習,而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形式,使學生學而不厭,做而不煩,做到難易適中,體現練習的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點。
3.1練習的“巧”。課堂練習要講究技巧,盲目練習效益不高,練習的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那些易混淆的內容,要引導學生加以辨認,進行對比練習。
3.2練習的“量”。課堂練習也不能只重數量而輕質量,如果練習缺乏精心設計,只是進行大量的無選擇,無節(jié)制的“題海戰(zhàn)術”,只能加重學生的負擔,導致厭煩情緒。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學習效率,都只是一句空話。因此,練習設計時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3.3練習的“展”。一道好的題目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其思維,使之樂學,趣味無窮。因此在課堂練習中,讓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帶有一定思維力度的題目,以“跳一跳,夠得著”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探索精神,讓他們跳起來摘到果子。
總之,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去積極探索和研究,就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具有持久的生命和獨特的魅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孟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678899.html
相關閱讀:數學第一輪復習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