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轉(zhuǎn)換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都有一些材料題,要求閱讀后完成一定的題目。這種題就屬于檢測信息轉(zhuǎn)換能力的題目。在這種題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詞語,其實就對應著我們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課本中的名詞概念。重點、中心、關鍵、首要,這四個名詞與“主要矛盾”就是“近義詞”;主流、大局、方向,這三個名詞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義詞”……在教學中,對于這些近義詞,我們可以在課本上做好旁批,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例如:“2008年到我們回首已經(jīng)加入WTO五周年之際。我們回顧過去,15年艱難談判中最大的困難是中美談判。中國需要WTO,WTO也需要中國。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始終堅持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只能以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從而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令人滿意的雙贏結(jié)局。加入WTO,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zhàn),利大于弊。”“請問,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哪些哲學道理?”(2008年某市高三二模統(tǒng)考題)
對于上述題目,運用“咬文嚼字”的辦法,把材料中的詞句轉(zhuǎn)換成“政治術語”,就能比較好地作答。材料中,①“成為了”→“發(fā)展”→發(fā)展的觀點;②“艱難”→ “曲折”→事物發(fā)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觀點;③“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觀點;④“也”→“聯(lián)系”→聯(lián)系的觀點;“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⑤“雙贏” →“共存” →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⑥“利、弊”→“一分為二”→全面看問題的觀點;⑦“利大于弊”→兩點之中有重點的觀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zhong/172780.html
相關閱讀:2013年3月22日高考政治時政熱點: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