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度下學期高一期末考試(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湖北部分重點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下學期高一期末試卷歷史試卷命題人:洪山高中 葉茂審題人:武漢中學 戴兵紅考試時間:本卷考試時間本卷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 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我國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關于農業(yè)的敘述,如《荀子?王制》:“凡農之道,厚(候)之為寶”。《農書?糞田之宜》:“用糞猶用藥也”!秴问洗呵?上農》:“時至而作,竭時而止”。《齊民要術》:“麥黃種麻,麻黃種麥”。以上四則材料均反映了A.根據節(jié)氣來安排農業(yè)生產B.注重因地制宜C.發(fā)展尊重自然規(guī)律D.精耕細作的特點明朝官員謝杰在《虔臺倭纂》中指出:“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嚴而寇愈盛。片板不許下海,艨艟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人番,子女玉帛恒滿載而去……于是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以下各項是對這一的理解,其中恰當的是A.患  B.C. D.海禁會使商人鋌而走險7.據資料統(tǒng)計: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擁有一流城市和最為密集、完善的市場網絡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qū)域。然而當時它卻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對材料中“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的準確理解是A.因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而喪失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B.中國傳統(tǒng)的農耕經濟不利于工商業(yè)的發(fā)展C.西方的工業(yè)革命沒有對中國產生較大影響D.轉化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所需要的資本和市場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9.右圖反映了16世紀初到18世紀中期的三角貿易情況,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機器工業(yè)品大量傾銷到美洲B.歐洲資本原始積累進程加速C.非洲為業(yè)革命提供勞動力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去年以來,西南地區(qū)持續(xù)干旱,云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五個省區(qū)市旱情不斷加重,受旱面積占到全國的83%。下面是災區(qū)廣大軍民開展生產自救時用到的工具,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聯系①官兵用塑料桶挑水抗旱飛機進行人工增雨 村民用抽水機抽水用汽車將水運到田間A.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下表反映了歐洲移民的遷移狀況,其原因包括歐洲移民遷移狀況表目的地時間范圍人數阿根廷1856~19326 400 000加拿大1821~19325 200 000巴西1821~19324 400 000澳大利亞1861~19322 900 000英屬西印度群島1836~19321 600 000南非1881~1932900 000新西蘭1851~1932600 000①中世紀天主教會的宗教迫害②開辟新航路發(fā)現了新大陸、勰康牡氐娜丝诒容^稀少 ④生產率增長和醫(yī)學進步導致歐洲人口急劇增加、蓁F路和船能將大批人運過海洋和大陸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1870~1900年的鐵路網》(單位:千千米),對該表格的最正確的分析是?年份全世界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2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60284402602024 A.科技革命開啟了鐵路事業(yè)迅速發(fā)展的歷程 B.鐵路運輸的發(fā)展加速了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化的完成 C. 工業(yè)化帶動了鐵路交通,鐵路運輸發(fā)達標志著世界工業(yè)化完成 D.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加速形成使鐵路運輸走向全世界13.德國學者貢德?弗蘭克說:“中國白銀貨幣化促使中國與世界聯系起來,在中國與世界之間,建立了一種互動關系。……當時,世界上以白銀作為支付手段的最大需求國是中國,不是西方!虼,世界兩大銀礦開采地的白銀,最終大部分流入了中國。這一現象之所以出現,關鍵是中國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當時中國的銀價較高,在中外金銀比價上,中國的金銀比價是1:4,而在歐洲至少是1:12。在這一特定前提下,世界開采的白銀大量流向了中國!。 促成當時世界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的因素是 ①新航路開辟,葡、西等殖民列強從美洲掠奪了巨額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市場 ②中國白銀貨幣化使中國對白銀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 ③中國銀價較高 ④西方對中國商品的需求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4.下圖是我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發(fā)展趨勢示意圖,圖中縱坐標表示其階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學分別在2、3、5、6處填寫的文字說明、表述最正確的一組是A.進一步發(fā)展、黃金時期、形勢逆轉、下降B.初步發(fā)展、黃金時期、較快發(fā)展、陷入困境C.進一步發(fā)展、迅猛發(fā)展、較快發(fā)展、下滑D.初步發(fā)展、進一步發(fā)展、萎縮、陷入絕境15.歷史學家余英時在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過程中提出“轉石效應”——改革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經發(fā)動,便如危崖轉石,非達于平地不止,經濟體制改革初見成效之后,浪潮就會沖擊到法律和政治領域。依據上述觀點,在中國近代史上引發(fā)“轉石效應”的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zhàn)爭B.洋務運動C.戊戌變法D.辛亥革命“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fā)生的困難……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及其他工業(yè)原料……就必須提倡‘組織起來’!睘榇碎_展了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大躍進”運動17. 1956年某縣人均分配口糧401.6斤,現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糧85.6斤,現金13.15元。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計劃經濟體制下嚴格控制生活資料 B.農業(yè)生產出現大倒退,經濟比例失調 C.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劇膨脹 D.“大鍋飯”浪費了大量的糧食和其他財物18.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報》發(fā)表一篇題為《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看蘇南,家庭工業(yè)看浙南——溫州33萬人從事家庭工業(yè)》的報道,并提出“溫州模式”的概念!皽刂菽J健蹦軌虺霈F的前提是A.國有企業(yè)經營困難 B.城市基本實現工業(yè)化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 D.人民公社體制的變革1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20世紀80年代,國家在右圖所示地區(qū)采取的重大舉措包括①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 ②開放沿海港口城市③設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④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A. 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個人利潤經濟不應消滅,應當保留。可是這種經濟的運營,并不總是有利于、并不總是促進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有必要,這種就必須由各州和聯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進和補充。年份政府和公共機關法人金融機關其他國內法人外國法人個人其他1950年3.212.611061.311.91960年0.223.117.81.146,311.51969年0.332.221.33.240.l2.9對其解讀有誤的是A.政府實行自由放任經濟政策 B.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機關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D.戰(zhàn)后日本個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25.美國學者彭慕蘭的著作《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的基本觀點是:“1800年以前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沒有一個經濟中心,西方并沒有任何明顯的、完全為西方自己獨有的內生優(yōu)勢;只是19世紀歐洲工業(yè)化充分發(fā)展以后,一個占有支配地位的西歐中心才具有實際意義!睂Ρ人鶎W的知識,本書意在A.批判在中西比較史研究中的“西歐中心論”模式B.解釋西歐能夠率先走出中世紀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內生優(yōu)勢C.強調19世紀工業(yè)革命在歐洲的充分擴展使西歐處于世界的中心地位D.說明是1800年左右,而非1500年左右是歐洲和東亞社會在走向現代經濟歷程中的大分流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二、非選擇題(第26題20分、第27題30分,共50分。)26.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請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的哪些經濟形態(tài)?比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兩種生產方式的異同點對于近代資本主義企業(yè)在我國的產生,有人認為是歐風美雨的產物;有人認為是中國歷史自然發(fā)展的結果。你同意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材料一:“人們看到一些上流人士穿著印度棉織物……,那個時候,王后本人也喜歡穿著中國絲綢和日本花棉布(做的衣服)出來見客。還不止此,因為我們的家里、書齋里、臥室里都充滿了這些織物:窗簾、墊子、椅子乃至臥鋪本身都是白棉布和印花棉布!蓖瑫r在各方面響起了責難和抱怨的大合唱。如果人們繼續(xù)寬容這種外來的競爭,那么英國的民族工業(yè)、享有特權的毛紡工業(yè)將會怎樣呢?我們知道,毛紡工業(yè)是不慣于耐心忍受任何競爭的。英國議會趕快使它得到滿意,1700年頒布了一道法令絕對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國的印花棉織物輸入英國:凡因違法而被扣押的貨物,應予沒收、拍賣或再輸出!?芒圖《十八世紀產業(yè)革命》(1)英國議會為什么要頒布1700年的禁令?(4分)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該禁令的頒布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2分)材料二:棉花如果沒有取代亞麻、羊毛,成為歐洲最主要的布料來源,很難想象工業(yè)革命會取得成功。當初,歐洲人如果不是依賴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種植棉花,那么它對歐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勢必增加,進而很可能使工業(yè)革命受挫。棉花沒有大規(guī)模移植到歐洲。對歐洲而言,這或許是萬幸之事。亞洲很多地區(qū),為了提高棉花產量,嚴重的損害了當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棉花是用水量大的作物,產棉區(qū)地下水位下降的問題非常嚴重。英格蘭的新紡織廠機器隆隆作響,預示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產棉花的人,則在和環(huán)境退化、土地與水不足等問題斗爭。英國人的目標要鎖定印度,殖民當局在印度征服適合種植棉花的土地!耘砟教m等著《貿易打造的世界》(2)依據材料二分析英國工業(yè)化與殖民地的關系(4分),簡述其對殖民地的影響。(2分)材料三:187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對英國的打擊特別沉重,它的蕭條達22年之久。在這種情況下,降低了生產費用和運輸費用的洋貨(包括棉紗和棉布),便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度下學期高一期末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yi/616235.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Word版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