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信
息
中央制度創(chuàng)新
漢代中外朝機構,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中書門下、參知政事地方制度變革
漢代郡國并行制、刺史(后改稱州牧)制度,唐朝設置節(jié)度使,北宋派臣做地方官,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兩個結果
皇帝與丞相矛盾凸顯,相權不斷被削弱,皇權逐步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消極作用日益明顯主旨提煉
1.中國古代君主專制政體與帝王權力逐步強化2.中國古代王朝設置監(jiān)察機構,而這種監(jiān)察體制的實際效能是有限的3.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進經歷了“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三個階段4.行省的設置,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特別是中央和地方關系的調整1.漢武帝時期的中外朝制度使( )A.丞相位高權重 B.丞相權力受到削弱C.王國問題得以解決 D.地方官員受到嚴格監(jiān)察解析:考查君權與相權之間的關系。漢武帝為限制相權,設立中朝,故選B。答案:B2.(2011?杭州月考)下列詩句所述內容哪些與科舉制的實行有關( )①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非一朝!③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④甲第朱門無一半,當街踏盡公卿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科舉制選拔人才的標準是才學,而②④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特點和瓦解,因此答案為C。答案:C3.(2011?廣州學業(yè)水平測試)余秋雨在《十萬進士》中認為,科舉制度選拔的“十萬進士”,“其中包括著一大批極為出色的、有著高度化素養(yǎng)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專家”。這說明科舉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選官用人制度B.導致了“重輕武”的現象C.已經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維護官僚隊伍的廉潔高效解析:從所給材料的意思看,很顯然是選擇A。 導致“重輕武”現象出現的是宋朝時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舉制度,排除C;科舉制度選拔出的官員也有很多是貪官污吏,因此D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答案:A4.下列四圖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屬行政區(qū)劃的沿革狀況,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解析:由①中的“行省”、②中的“道”、③中的“魯”、“宋”等諸侯國、④中的“郡”可以判斷分別屬于元、唐、春秋、秦朝時期。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為③④②①,故選A。答案:A5.下面材料:尚書省,尚書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領百官。其屬有六部尚書……門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中書省,中書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總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據《新唐書》卷四十六、四十七
請回答:(1)以上材料表明了唐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根據這項制度,丞相的權力有何變化?(3)聯系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從秦到宋代丞相制度的變化。解析:本題以唐代三省六部制為命題切入點,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第(1)(2)問要圍繞三省六部制對相權的制約作答。第(3)問要注意歸納概括秦漢、唐代、宋代丞相制度的變化。答案:(1)三省六部制。(2)權力分散,相互制約。(3)秦、漢初:丞相有相當大的權力,實際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實權的總理大臣。漢武帝時,由于內朝的設立,限制了丞相的權力。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設立,相權被分散。宋代:增設副宰相,宰相權力進一步被分割。(時間40分鐘,滿分60分)
一、(每小題4分,共40分)1.西漢初期,丞相位高權重。漢武帝為限制丞相權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頻繁更換丞相、跀U大三省的權力,削奪三公權限③形成“中朝”決策機構、茉O參知政事為副宰相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漢代有關丞相制度的重要史實,擴大三省的權力表述錯誤,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是在宋代。答案:C2.“它排除了丞相個人專斷、相權過大威脅皇權而出現的政治危機,而且增強了決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漢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內閣制度解析: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書省負責草擬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批,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三省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B3.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接變革宰相制度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實行分封制、谖鳚h設置刺史 ③唐朝實行三省制、芩纬O立參知政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史實的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西周時還不是加強君主專制,①錯誤;西漢設置刺史是代表中央監(jiān)察地方,加強對地方的控制,②錯誤;唐朝實行三省制,完整的相權被分割,③正確;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④正確;故選D。答案:D4.削弱相權是中國古代加強皇權的重要手段。與此相關的措施是( )A.秦朝設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設立提點刑獄司D.元朝設立行中書省解析:三省六部制將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省之間相互牽制且三省的長官大都品級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所以B項正確;秦朝的御史大夫和太尉不屬于宰相;北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財權的是參知政事,提點刑獄司是專職監(jiān)察刑獄的官員;元朝設行中書省為地方行政機構,所以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要求。答案:B5.“鄧氏自中與后累世寵貴,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將軍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可勝數!(《后漢書》卷四六《鄧禹傳》)此種狀況的出現與當時什么選官制度有關( )A.禪讓制 B.世襲制C.察舉制 D.科舉制解析:從時間上判斷為漢代察舉制的考查,從內容上分析是察訪人才官吏的方式。答案:C6.以下具有監(jiān)察職能的機構或官職是( )①御史大夫、诖淌贰、塾放_、芏疾煸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本題為組合,御史大夫和刺史是秦漢時期負責監(jiān)察的,御史臺和都察院也是監(jiān)察機構,①②③④均正確。答案:A7.唐宋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其共同策略是( )A.加強尚書省的權力,完善三省六部制B.眾設宰相,分割相權C.以六部分割相權D.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統領六部解析:本題要求比較唐宋時期削弱相權的共同策略,兩朝在此方面都眾設宰相,分割相權。答案:B8.江蘇有一顯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著其祖上進士及第時當地官員前賀喜贈送的條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門生惠及鄉(xiāng)鄰!边@一條幅能夠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早在漢朝,保存該條幅的這一家族就已經成為名門望族B.人在當時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C.當時的皇帝和官員都特別重視科舉考試D.這一顯赫家族的祖先是通過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解析:科舉制開始于隋唐時期,漢朝不可能出現“進士及第”的“天子門生”。答案:A9.下列關于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演變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先秦主要實行官位世襲的制度、诰牌分姓茖儆诓炫e制的發(fā)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劭婆e制屬于考試選官的制度、芸婆e制與察舉制從考選對象、內容、程序等方面都帶有封閉性的特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根據中國古代各個時期選官制度的特征,可知科舉制同察舉制相比帶有開放性,因而排除④。答案:B10.今天我們國家共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其中“省”作為地方行政單位應起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縣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的影響,依據教材知識可知,今天我國的地方行政單位起于元朝行省制度。答案:D二、非選擇題(20分)11.制度創(chuàng)新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下列有關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圖:請回答:(1)三幅圖分別反映了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6分)(2)圖二、圖三體現的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沿革歷程中的兩對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3)上述三種制度對我國歷史的發(fā)展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10分)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從圖片中獲取有效的信息。第(1)問觀察圖片很容易看出,圖一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圖二指的是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圖三指元朝的行省制度。第(2)問通過對圖片分析可知,圖二、圖三分別體現了我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第(3)問根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答案:(1)周初分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度。(2)君權和相權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3)分封制的影響:有利于加強統治、擴大統治區(qū)域、穩(wěn)定統治秩序。三省六部制的影響:三省互相牽制和監(jiān)督,保證了皇權的獨尊,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偉大創(chuàng)舉,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行省制度的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yi/40309.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一下學期歷史期中試卷(福州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