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第一輪備考方略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摘要】高三備考,其實是一個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即在一年的教學過程當中,把學生的復習能力發(fā)掘、提高到能夠解決或者基本能夠解決高考試題上來,下面的“高三語文第一輪備考方略”供大家參考!

一、搞清楚高考語文考什么和如何考,明確目標

目前的語文高考,就是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因為高考命題以能力立意,命題考慮的是語文能力考查點的分布,而且“高考語文考查的能力可分為五個方面,它們是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這五種能力正好由低到高形成一級級臺階,其中,最高一級應用和鑒賞是并列的。因此,我們也稱之為五個能力層級。”(余聞語)而不是知識點的考查。弄清楚這一點,高三語文備考才有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因此十分重要。如果我們現(xiàn)在還在那里搞知識點的盤點、掌握與記憶,那么可能有吃力不討好的嫌疑!高中語文教學大綱》(2002年4月版)、《考試說明》、高考試卷,以及余聞、鐘武的有關文章,都是我們學習、研究的好材料。如果仔細研究這些文獻、材料,特別是吃透了高考試卷,高考語文考什么和如何考的,應該是比較清楚的。關鍵是要做到深入、細致地研究試卷的結構,研究考查點的分布,研究問題的提出與設計,也要研究參考答案的給出與評分標準的制定,做到全面把握,準確理解,心中有數(shù),真正明白高考語文試題究竟是怎樣來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并照此來復習、訓練學生,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否則,會總覺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信息”最重要,結果可能是辛辛苦苦,收效不理想。

二、了解語文高考的考情與考績,吸取經(jīng)驗教訓

前一兩年的語文高考的考情與考績也是我們復習備考的重要參考資料與信息。這里包括一定范圍內的語文高考成績──散點分布狀態(tài)和各分數(shù)段的人數(shù)與比例,考試過程中學生的發(fā)揮與失誤,評卷場的情況反饋,以及對高考試卷(題)的評價與討論等等。搜集、研究、了解這些情況,便于我們吸取經(jīng)驗教訓、確定自己的教學復習方略。如某地區(qū)2002年一萬余名考生當中,語文成績從450分到511分竟有3000多人;某省近三分之一考生的作文不符合題目要求。據(jù)此,可以制定我們的復習策略:一、要注意臨界生的學習輔導,二、一定要把作文訓練到位。以便讓更多的學生通過高考的篩選,而降低被淘汰的比例,大幅度提高語文成績。

三、掌握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分類指導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的復習備考就是在學生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掘、鞏固和提高的,就是要縮短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與高考能力要求之間的距離,就是要變老師知為學生知,變老師會為學生會,變老師不會為學生會。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是目標,學生的實際是依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應該包括:知識基礎、能力現(xiàn)狀、學習能力、潛在能力、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思維方式,以及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等。對于這些一要了解清楚,二要做動態(tài)的把握,以便隨時給予分類指導、及時調整復習計劃、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等。

客觀的講,高考考查的五種能力要求,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的,特別是對非重點中學的學生和臨界生來說,對他們提出700分、800分的希望,恐怕倒不如提出500分、600分的要求反而更有希望。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不同層次:能做會做的題目,必做;能得的分,必得;追求最佳境界。相反,學生力所不能及的,不如舍棄,而搞一些練而能會,答能得分的訓練。這樣既實際、負責,又會全面提高成績。

這里就涉及到學生的分類管理與指導的事情。通常人們習慣用平均分來衡量教學與學生,其實不利于學生的管理與指導,因為它反映不出每個學生的成績。最好采用一縱一橫的辦法?v:每個學生的歷次成績的跟蹤;橫:每個學生的語文成績與其其他高考科目的成績比較。縱橫參照,才便于掌握個體和整體的情況?v,可以知道語文科有多少人能夠上線;橫,可以知道語文成績對學生升學的作用。一縱一橫,操作簡單:一張語文成績排列表;一張總成績排列表,一目了然。據(jù)此,進行分類指導:重點、本科、省專、臨界生──因材施教。順便補充一句,臨界生一定要早抓、抓實,抓出成效。臨界生抓得越好,我們的教學成績就越好,貢獻也就越大!

四、精選材料、精編習題,精心組織教學,務求時效

所謂精選材料,就是選擇最能訓練、發(fā)掘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文段等語言材料,或者說就是類似于高考命題的選材。比如,400字左右,淺易典范的文言文;700──800字的科普文段;1000字左右、頗具意蘊的各種散文;意象明了、意寓較明顯的詩歌,以及反映現(xiàn)實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又于學生的生活、心理相接近的素材。文字要有讀頭、耐品味、有能力考查(命題)點、有美感。

所謂精編習題,就是按照《考試說明》的規(guī)定與示例,仿照最近一兩年高考試卷命題方式,進行習題選編。特別是在目前模擬題泛濫成災的情況下,千萬不可信手拈來,也不搞題海戰(zhàn)術。而要瞄準高考要求,結合學生實際,自己親自動手精選、精編,以精取勝。語文老師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會命題,應該說勝券已經(jīng)在握了,因為我們時刻在訓練著高考所要求的考查能力。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模擬題目是與高考要求無關的,因此,在備考過程當中,精選材料、精編習題,是十分必要的,而范例就是高考題。

所謂精心組織教學,就是根據(jù)備考的特點──時間緊、要求高、壓力大,精心設計教學方式、精心組織學生學習,求時效、要效率。在盡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具備解決高考題目的能力,使一切教學活動都成為有效操作。其實備考的關鍵是有效操作,也就是扎實有效地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與素質。

比如,第五、六冊語文課本的教學,是歷年來老師們犯難的事情──逐篇講解,時間不夠用;不講,又怕沒有完成教學任務;邊講邊復習,又是兩層皮。其實不妨從高考考查能力的角度來處理利用教材:教學、復習一步走,既省時又高效。

又如,語言知識運用、語言理解和表達。采用精選類型,課上限時操作(三分鐘一題),適當點撥,直至做懂做會的方法。避免見題便做,越做越懵。詩歌浩如煙海,不妨從創(chuàng)作手法和內容等方面,選取典型作品進行學習欣賞,并授予一定的鑒賞方法,即可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欣賞能力。漫無邊際,隨意拔高,可能不恰當。閱讀能力訓練,尤以選取典型文段、文章,限時做題為佳。同時,教師要對文章做準確、精當?shù)钠饰,并恰當指導答題,使學生不但看得明白,讀得懂,而且能夠答對題目,練就筆下工夫。以免學生讀文章不得要領,心里似乎明白,下筆答題就錯。

再如,作文訓練。上半年練基礎,下半年練適應。多寫、快評、及時反饋。把“調動積累、激活思維、會寫生活”的訓練貫徹始終。中學生已經(jīng)有十幾年的生活體驗和閱歷,其思想、文化、情感等具有一定的積累,教師要施以各種方法,給與調動,使其產(chǎn)生寫作與表達的欲望。激活思維,教會思維,學生思考就積極,構思就靈活,有助于創(chuàng)新。會寫生活,就是能夠把生活中的片斷、生活的細節(jié)生動具體的表現(xiàn)出來,借以表達思想情感,既是好作文,又是好文風。

在高三語文備考當中,教師應該把精力放在精選材料、精編習題和精心組織教學上,因為這是質量的保證與前提,同時,只有務求時效,才能迅速提高學生能力,減輕學生壓力,師生愉快從容備考。

總結:以上就是“高三語文第一輪備考方略”的全部內容,請大家認真閱讀,鞏固學過的知識,小編祝愿同學們在努力的復習后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相關精彩內容推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gaosan/236887.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點: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