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乃至心理學工作者,多半都有這樣的體會:從學理的角度看,心理學知識說的頭頭是道;從科研角度看,心理學研究好像也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可是,一旦將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換言之,心理學知識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有較大的距離。
在大學時讀心理學的書籍,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將心理學理論本土化,這是心理學界的一大難題,任重而道遠。
今天,我開始做《巨嬰國》的讀書筆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武志紅,國內的一名心理咨詢師。書中的見解頗為震撼,最起碼不是心理學中的一些老生常談。心理學在植入中國后水土不服,國內一些優(yōu)秀心理咨詢師可以稍許緩解這一病癥。他們一邊學習著心理學中的正宗理論,一邊接觸著國內數(shù)以萬計的真實故事。他們口中的心理學術語,會給人一種親切感。
我覺得,武志紅干的事情,就是在一些心理學的理論前面加上“中國式”三字。
他是一位拓荒者,可他也很謙虛,明白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他說:“作為一名咨詢師,我沒有治療理論上的野心,并不太想發(fā)明什么新的療法、有中國特色的療法,我只想弄明白,中國特色的家庭和中國特色的愛情,是怎么回事!
心理咨詢這一領域的理論基礎有三,精神分析學占據(jù)了一席之地,武志紅屬于這一派系。之前我反復研讀過精神分析學的一些理論書籍,總是鎩羽而歸。這一次,希望能從武志紅的文章中,看到解讀精神分析學的接地氣的詮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dushubiji/1301233.html
相關閱讀:《從零開始做運營》讀書筆記
《參與感》品牌篇讀書筆記??小米這個品牌的誕生與成長
《封神演義》讀書筆記350字
讀書筆記的寫作套路
讀書隨筆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