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及感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在第一章中,李笑來老師講過他曾經(jīng)因運氣而學習編程并從中獲益,因愚蠢而拒絕學習盲打的經(jīng)歷。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它有什么用而拒絕學習,但也有很多人卻因此癡迷學習。在這一章李笑來老師交給我們?nèi)绾螌W會“學習”。

1、效率的本質(zhì)

簡而言之,效率是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之為。

我想李笑來老師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端正對“學習”的態(tài)度,不要拒絕學習,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對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學習任何知識,都會對人們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拒絕學習,就無法體會到學習后的收獲。

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重要的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即使它很簡單。只要體會到“習得”帶來到好處,學習的欲望就會不斷膨脹。

2、基本途徑

端正對“學習”的態(tài)度之后,就該進入學習的實踐階段了,學習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

最基礎的就是“體驗”,也就是來自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是這種認知雖簡單易得但想要得到認知的提升是比較漫長的,比如人們對獲得認知從恐懼到使用火種取暖或烹飪食物。

比“體驗”更高級一點的就是“試錯”,學習本身就是把自己的認知范圍向未知擴展的過程,從已知走向未知犯錯是難免的,對于未知,我們要有試錯的勇氣,“試錯”之后我們就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就如魯迅所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蜘蛛也有人吃只不過不好吃也就沒人吃了!

在“試錯”的基礎上更高明一點的方法就是“觀察”,簡而言之,“觀察”就是從他人以往的經(jīng)歷中獲取經(jīng)驗或教訓,進而轉化為自身擁有的知識。

對以上三種方法進行補充的,就是“閱讀”。當然,“閱讀”這種方法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須在文字發(fā)明之后,“閱讀”的好處就是把更多的學習信息文字化,同時也更集中,內(nèi)容也更豐富,這樣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自己最急需的學習資料,同時,學習也更高效。

3、主要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之外,“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

人們在認知上,往往有一種有因必有果的傾向。然而,人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對于未知的事人們會對其進行思考。

在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科學的,也就是找到事實依據(jù)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比如達爾文寫《物種起源》尋找大量的遠古化石,來佐證這本書的觀點,另一種則是非科學的,這類思考方式往往想出一些超自然的解釋,比如宗教神學。

然而前者相對于后者,思考的難度更大,證實的難度也更大,與此同時想讓人們對此產(chǎn)生的結論得到認可難度也要大得多。就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后直到2005年才在美國憲法上“戰(zhàn)勝”宗教理念。

當然,宗教與科學也不是完全對立的的,宗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科學無法觸及到的認知空白,這也是很多科學家也是信教徒的原因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但是與神學家不同的是他們對未知始終未停止以科學的方式探索。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有神論者,也一定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去思考,否則思考方式出錯未知永遠都是未知。

4、經(jīng)驗局限

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制于以往的經(jīng)驗,即使它是錯誤的。

對于學習而言,借鑒以往的經(jīng)驗的確是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然而以往的經(jīng)驗是從以前的的學習經(jīng)歷中總結的,所以很多時候難以應對當下或者未來的學習,甚至還是錯誤的。

所以,在李笑來老師看來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他的建議是:人在學生時期應該認真閱讀至少3本關于科學史和科學方法的書籍。

掌握“科學的方法”絕不是能速成的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積淀,同時要避開經(jīng)驗主義的局限這樣才能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

5、自學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并能靈活的運用自學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自學能力的基礎在于閱讀理解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所接觸的信息做一個甄別,對于有用而必須記得信息,要把他記;對于那些有用但不需要馬上記住的內(nèi)容,要做好“存檔”以備不時之需;http://i1766.com對于那些與以往的信息類似而不同的信息,要仔細分辨,避免用時出錯;對于與舊知識有關聯(lián)的要學會“融會貫通”。

在閱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要掌握檢索能力,即能對所面對的信息有足夠的文字理解能力,突破“閱讀障礙”。

接下來,掌握“寫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會用文字來傳遞信息、積累經(jīng)驗、共享知識等等,這一點尤為重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實踐,光有想法不付出實際行動,這樣自然無濟于事。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除了要避免“選擇性輸入”之外,要有“反芻”的能力,對自己面對的信息做一個系統(tǒng)的分析。

最后,要“了解學習的進程”,學習永遠都不會一蹴而就,它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尤其是在長期沒有反饋的時候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dushubiji/1265228.html

相關閱讀:《皇帝的新裝》讀書筆記200字
《魯濱遜漂流記》初二讀書筆記900字
《報童瑞恩》讀書筆記500字
《深圳十大觀念》的讀書筆記1000字范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_教會孩子合理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