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讀書筆記: 故鄉(xiāng),那憂傷的靈魂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0年前,加拿寫了第一部長篇小說《九間樓》(后更名《大地主》),那是他嘔心瀝血之作,數(shù)易其稿,依然不輕易交由出版社出版。那時,我倆時常會徹夜長談理想和人生。如今,他當了電影導(dǎo)演,我淪為媒體行業(yè)文字計件工。天各一方,交流少了。但那份情誼,想必都寄存起來,待合適的時機,再慢慢發(fā)揮效用。這篇讀書筆記正是10年前所寫,刊載如下,是為紀念。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風了。院子里的樹葉推推搡搡,風繞著院落擠過來。這一天,加拿來電說他的小說《九間樓》完稿了,前前后后寫了20多天,30萬字。我跑出院子,興奮的高呼一聲。行人莫名其妙地朝我望過來,我并不理會,我踩著葉子和風,一路向故里走去。
從渡頭村往東一直走,走到盡頭就到了大塘鄉(xiāng),在大塘鄉(xiāng)東頭,有一座殘舊的樓房,那就是小說《九間樓》中描寫的“九間樓”的原型。
小時候,爺爺總會在村尾的榕樹下跟我們講隔壁大塘鄉(xiāng)的故事,那成堆的故事里尤以九間樓的故事最為引人入勝。那時,我們一邊津津有味地聽著爺爺講九間樓的興衰,一邊夢想著自己成為九間樓的主人,把九間樓打理得妥妥當當。我們甚至痛恨起九間樓的破家星,要是哪一天他出現(xiàn)在渡頭村路上,我們沒準是會向他扔石頭的。
我并沒有想到,在九間樓的鄉(xiāng)里也有一個和我們一樣的少年,他神往于九間樓的一切。他的童年和我們一樣沒有電視,僅僅靠榕樹下爺爺一輩人的講古豐富自己貧瘠的精神生活。他,就是小說《九間樓》的作者盧加拿。
加拿生在大塘鄉(xiāng),長在大塘鄉(xiāng),對大塘鄉(xiāng)懷有一種特殊的愛。正如他自己在小說《后記》中所說的那樣:“毫無疑問,我給予了沙塘鄉(xiāng)以及鄉(xiāng)里的人毫無保留的贊美。這種贊美是不克制的,也是最淳厚的。我也是懷著這樣的一種情感來面對小說的敘述。即使,小說在溫情的過程中依然展示了某種殘忍的傷口。但貫穿始終的,依然是我的熱愛。我甚至是熱愛那些過去的傷痕和隱忍!
故鄉(xiāng)和童年記憶是一個作家一生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在加拿早前的許多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出他對故鄉(xiāng)有著堅執(zhí)的熱愛。小說《九間樓》延續(xù)了這種熱愛,而且傾注了更多的熱情。
《九間樓》采用了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兩種敘事方式,描寫了陸陽縣沙塘鄉(xiāng)九間樓的興衰。三爺盧元狀為人溫和敦厚,不好讀書的他最終掌管起了九間樓的家業(yè)。九間樓在他的打理之下越發(fā)壯大,沙塘鄉(xiāng)也因此更受矚目。然而,隨著兒子盧奇秀的出世,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
小說立足傳統(tǒng)敘述,融入了魔幻色彩,是一部極為好讀的新鄉(xiāng)土小說!靶≌f同樣展示了荒誕和虛幻。在我的故鄉(xiāng),在過去的那些年月,讀書筆記上天和神佛就是主宰,人都生活在命的安排之中。這種命或許一直持續(xù)到今天,或許將漫向更遠的未來。我想,正是小說的敘述存在這樣的荒誕和虛幻,才到達了真正的忠于現(xiàn)實的敘述手法。這荒誕的、離奇的一切,才是真實的存在,才是鄉(xiāng)土大地的本原!保ㄕ浴毒砰g樓》后記)
看過作者這段自我闡釋后,我們不難理解小說中鸚哥鵡懂得預(yù)言、金人銀人搭渡看戲那一個個荒誕不經(jīng)的物事了。
《九間樓》作為加拿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有著極強的實驗性。在小說的語言和結(jié)構(gòu)上,前后兩個部分的敘述可謂涇渭分明。我們甚至可以用一個是天一個地,一個是火一個是冰來描述小說前后兩個部分帶給讀者的閱讀觀感。前半部分,沉緩、散漫;后半部分,激昂、緊湊。
然而,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簡單的并列關(guān)系,而是溪流與大海般的關(guān)系。前半部分所有的敘述一如江河湖泊,它們循著自己的脈絡(luò)緩緩流淌,表面上它們是漫無邊際地流著,實際上它們終歸要流向一個共同的地方——大海。
我們不能簡單地定義這種嘗試是對或是錯,我們只能說它為我們提供了小說敘寫的另一種形式,她的好壞成敗得由時間和歷史來驗證。
判斷一部作品成功與否,并不在于看它有多偉大。一個很簡單的標準,那就是看作品能否勾起讀者某個塵封的憶記或者片刻的思索,再就是作品讀完后,有沒有那么幾個畫面永遠地定格在讀者腦海中,一生難忘。
《九間樓》的獨出之處,正是通過對故鄉(xiāng)的深情敘寫勾起了大多數(shù)人對童年故鄉(xiāng)的憶記,那遠在他鄉(xiāng)流浪的靈魂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慰藉。小說大膽地采用了閩南方言寫作,讓曾經(jīng)與那塊土地有過接觸的人讀來備感親切,那些未曾涉足這塊土地的人讀來一樣新奇有趣。
小說中一些方言詞句的運用極見功力。如“狼”、“乖得像螺一樣”、“門口埕”等,既顧及了方言本身的發(fā)音,又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小說原意。此外,在小說的細節(jié)處理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九間樓》的寫作都可圈可點。在此不一一贅述。對故鄉(xiāng)懷有熱愛之心者,忙里偷閑讀來,自然能博得會心一笑。
讀《九間樓》的那幾個夜晚,我恍如再次回了幾趟故鄉(xiāng),把故鄉(xiāng)的那些舊事記記,那些童年伙伴憶憶,也不失為一種極大的樂趣。而這,是閱讀之外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dushubiji/1222662.html

相關(guān)閱讀:著作《弟子規(guī)》讀后感作文
讀書筆記300字:《丑小鴨》
作品《老人與海》讀書筆記:勇敢者是不會被打敗的
《羊脂球》2000字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迷戀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