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散文體小說不感冒,原因應(yīng)該就是讀不懂吧。
放下書,我咬著筆桿,認真地想了一想。
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我為此苦惱得不行。
要說這本書的句子以及給人的感覺都是安安靜靜的,是美好的。但是為什么整篇讀下來,這些句子就變得讓人迷惑了呢?它們起初是排排站著,乖巧機靈的,眨巴著一雙雙小眼睛友好地看著我,后來卻偷偷地背過身去,嘻嘻哈哈地笑個沒完,真是弄得我百思不得其解了。是它們施了魔法了吧?要不我怎么會突然就變糊涂了呢?
這是我讀第一遍的感受,完完全全是真實的。
村上的短篇屬于散文體,他曾在《下午最后的草坪》中這樣寫道自己的創(chuàng)作“無論怎樣力圖使之具有完備的形式,但文章的脈絡(luò)總是到處流竄,最后連是否有脈絡(luò)都成了問題。那就像在摞放幾只軟綿綿的小貓,暖呼呼的,且不安穩(wěn)!边@當(dāng)然含有謙虛的成分,但總體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暖洋洋的陽光下透過墨鏡眺望遠處一幅如夢如幻卻又清晰明麗的風(fēng)景畫。他的語言之美給人的是一種享受。 因了這種感覺,我決定再讀一遍。
這本書中有幾篇給我感受很深的文章,為了能使這份感覺長久地保留,我想為此寫點或長或短的評論。
我最想提的是《去中國的小船》。這一篇里,作者寫的是接觸過的三個中國人。
作者寫自己第一次到“中國人小學(xué)”考試,超乎預(yù)想地發(fā)現(xiàn)中國人小學(xué)與自己的小學(xué)沒什么兩樣,甚至清爽的多。這時,“我”開始不太討厭中國人小學(xué)了。在這所中國人小學(xué)了里,作者遇見了人生中第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人老師。他的出現(xiàn)無疑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塑造了高大威嚴的形象。
考試前的幾分鐘里,中國人老師講道“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說起來像是一對鄰居。鄰居只有相處得和睦,每個人才能活得心情舒暢,對吧?” “我們兩國之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相似之處,既有能夠相互溝通的地方,又有不能相互溝通的地方。讀書筆記[]這點就你們的朋友來說也是一樣,是吧?即使再要好的朋友,有時候也不能溝通,對不對?”
老師談起中日兩國關(guān)系的時候,不是激烈的抨擊,給孩子們灌輸?shù)囊膊皇浅鸷蕖K麑蓢蜗蟮谋茸鬣従,朋友,并論斷兩國是可以友好相處的,而前提是互相尊重。從這一點上,這位老師的人格是高大的,也正是這種魅力,使村上產(chǎn)生了滿心的敬意,以及對中國人的尊重。
“不要往桌子上亂寫亂畫,不要往椅子上黏口香糖,不要在桌子里面亂來”是教導(dǎo)學(xué)生重視素養(yǎng),即便在異國他鄉(xiāng),也不應(yīng)該丟掉作為一個中國人應(yīng)該具備的禮節(jié),“抬起頭,挺起胸,并懷有自豪感!”,每個人都要尊嚴地生活。
二十年前的考試結(jié)果,今天早已忘了。唯有坡路上行走的小學(xué)生和那個中國老師,還有抬頭挺胸滿懷自豪感。
相比較他的日本女友顯現(xiàn)出的興味索然,村上的這份尊重是可貴的,甚至是沉重的。他不但是作家,還是有良知的日本人!案阏f,真的想不起來了。”她笑著回答說,“給你這么一說,倒也好像那么做來著。終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也許她的說法更合乎情理。任何人都不至于記得好幾年前往哪里的桌子上亂寫亂畫過沒有。事情早已過去,何況原本就怎么都無所謂的。
第二個中國人是一個出生在日本,不會說漢語的中國女孩。作者這樣描述她努力做事的樣子:“她干活非常熱心,在她的影響下我也干得挺熱心。不過從旁看她干活的樣子,似乎我的熱心同她的熱心本質(zhì)上截然不同……她的熱心則大約屬于迫近人之存在的根本那一種類。”工作中出了點小麻煩,她難過的不行。但在作者眼里,那根本就是不需要記在腦子里的小事。這個敏感的女孩“一句話也不說,完全一動不動地呆立在那里”就像夜幕下緩緩沉入大海的沉船。那天“我”跟女孩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觸。分別的時候,因為“我”的失誤,把女孩送上了方向相反的電車。女孩難過之余,嘆息著“這里終究不是我應(yīng)在的場所,這里沒有我的位置!焙茱@然,日本的生活并不讓她覺得舒服。沉重的心情因這一句話,全都提起來了。那天晚上“我”犯的第二個錯誤,葬送了與女孩聯(lián)系的機會!拔揖拱褜懹兴娫捥柎a的火柴盒連同空煙盒一起扔掉了”。這次偶遇,殘酷地折射出中日兩國外交現(xiàn)狀不容樂觀的局面,雖然也不缺乏像作者一樣善良的本土人竭力想改變些什么,但似乎也是微不足道的。
第三個中國人“身上一件藏青色輕便西服,配一條顏色協(xié)調(diào)、規(guī)規(guī)整整的領(lǐng)帶,一副精明能干的派頭。不過,哪一樣都給人以多少磨損了的感覺 ”。同樣是在日本辛苦打拼的中國人。經(jīng)他無意中提起,推銷對象大多是中國人,因為是同胞,所以互相之間幫襯著。
一群漂泊在外的中國人,一個相互取暖的辛酸故事。這背后,我們看到的還有什么呢?村上那只去往遠方的小船究竟又載了什么呢?
我想,那里面大概有天涯海角的中國人小學(xué),中日兩國的關(guān)系,中國老師口中說的“抬頭挺胸并滿懷自豪感”,寫著中國女友電話號碼的煙盒,“這里終究不是我應(yīng)在的場所,這里沒有我的位置”,準(zhǔn)備推銷給中國人的大百科事典,東京街頭遙想著的中國畢竟這船要承載的,太多了。
東京街頭的中國,仍然是“我”一個人的中國,是唯“我”一人能都懂得中國,是只向“我”一個人發(fā)出呼喚的中國。
空悲切“我可以去任何地方,又任何地方都不能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dushubiji/1143488.html
相關(guān)閱讀:復(fù)活讀書筆記800字精選范文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大全
《長腿叔叔》讀書筆記1000字
《簡樸生活真諦》讀書筆記
實踐論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