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高樓從地起”,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基礎的鋪墊,歷史學科的學習也是一樣。初中階段是學生較為系統(tǒng)地接觸和學習中外歷史的初始階段,打好歷史基礎,對學生歷史學科的學習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信心,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進而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問題。在此,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來對歷史教學的感悟談幾點體會。
一、帶著情感教學,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學,切忌照本宣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如此的燦爛和厚重,既有漢唐盛世的輝煌也有近代百年的屈辱。教師在講授不同歷史階段或者不同歷史事件的時候,要有意識地通過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等身臨其境的感覺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正視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逐步培養(yǎng)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政史不分家,引導學生用“結合”的方法學習歷史!敖裉斓臍v史是昨天的政治,今天的政治是明天的歷史”,要把歷史和政治的這一關系給學生講透,引導他們用政治學的知識分析歷史,用歷史學的知識檢驗政治,相互印證,相互促進。
在這一過程中,初學歷史者可能感覺很難,但不必急于求成,只要有意識地用這種方法學習,隨著歷史知識和政治知識的不斷積累,這種學習方法的效果就會逐步顯現(xiàn)出來,而且歷史知識和政治知識積累得越多效果越明顯。
三、正確認識記憶與理解的關系。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需要理解的知識點也非常多,如何認識二者的關系非常重要。很多學生因為記不住或者記住了卻不知道怎么用而厭惡歷史學習。事實上,歷史學習中,記憶是基礎,理解是催化劑,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理解,不可死記硬背,更不可脫離記憶空談理解。學習是個積累的過程,歷史知識的學習更需要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歷史知識的積累,并在學生所學歷史知識的范圍內通過課題設置等方法幫助其理解和消化。
四、注重歷史框架和歷史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歷史知識雖浩如煙海,卻是個整體,每個知識點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而形成一個天然的網(wǎng)絡。所以,在學習中要注意歷史的前后縱橫聯(lián)系。如果說整個人類歷史是一個大系統(tǒng),那么其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人物就是子系統(tǒng),要讓學生明了子系統(tǒng)在大系統(tǒng)中的地位以及各個子系統(tǒng)間的關系,從而在其頭腦中搭建起整體上的歷史框架,有助于學生對歷史概念和時代特征的把握。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某個時間段知識點的學習,也要注重引導他們對不同時間段的相同或相近知識點的比較歸納學習。比如,世界歷史上冊,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充分利用比較歸納異同,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歷史事件背景與歷史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認識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普遍性和各國革命的特殊性。歷史地圖是我們直觀生動地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我們理解歷史現(xiàn)象、歷史過程,提高辨認、說明、解釋歷史地圖的能力。如《新航路的開辟》路線圖,采用圖文結合,以圖帶文等方法抓住重點歸納,便可掌握新航路開辟這一歷史事件的重要內容。再比如,以農業(yè)生產(chǎn)為主線,將不同歷史時期的農業(yè)生產(chǎn)狀況和特點放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分析,加深學生對這條線上各個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chuzhong/252510.html
相關閱讀:讓初一的歷史課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