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課堂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在活動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秩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因此,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首先必須著力做好教學設計,樹立“為學生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fā)展而設計”的基本理念。
【關鍵詞】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發(fā)展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秩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因此,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必須著力做好教學設計。使教學設計,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以往老師常以成人的心態(tài)來看待學生的想法和情感,以致上課時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這是不妥當的。在新課程面前,教師要“稚化”自己,把自己當做學生,用一顆“童心”去探知學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設計課堂教學,也就是說要關注學。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我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把好以下幾點。
1.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差異
“為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具體的教學行為。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的差異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人,相互之間存在著差異。他們各方面的表現不盡相同,興趣愛好、學習方式、個性成長、發(fā)展趨勢也不盡相同,作為教師要促進和完善學生的生命成長,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教師在備課時目中要有學生,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欣賞學生。了解學生就是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和內在潛能要有充分的了解,對學生在學習時可能出現的情況要有充分估計,對學生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間的聯系要進行分析,努力尋找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根據掌握的情況形成多種對策預案,使所設的教學起點與實際的學習起點相吻合。這就是“備學生”――因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內在需要設計教學思路,準備指導策略,從而真正落實“分層要求,尊重差異,據學而教,以學定教”的思想和策略。
心中有學生,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去備課,為了充分地了解學生,我在備課時總在思考這些問題: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什么時候聽課最認真,學習最投入?最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據此來選擇、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并在教學中不斷調整并優(yōu)化教學設計,使每一個學生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fā)展,并由此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真正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2.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
課堂是包含“人文與情感”的課堂。教育最能直達學生心靈深處的是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情感直接影響師生關系,直接關系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關系教學成功與否。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需求,課堂中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溫馨、快樂的情境氛圍。
2.1微笑傳情。實踐證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深受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課堂上老師的笑容就是學生的陽光,它能帶給學生良好的心境和積極的學習情緒,進而產生奇妙的效應。微笑著面對學生,不僅會使教師贏得學生,也會使學生在教師的微笑中關心、諒解和善待他人,讓課堂更和諧、更溫馨、更快樂。否則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就會變得沒有激情、沒有活力。
2.2興趣引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才不會成為負擔,教學任務本身含有一定的驅策性,重要的是有了興趣和好奇心等情緒推動,它驅策人去實現任務或目標的愿望越強烈,它所激活的內驅力越大。如我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自編童謠、畫圖介紹、演講、競賽游戲等學生喜愛的方式,引發(fā)學生興趣,讓興趣穿針引線,使學生滿足求知欲需要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正情緒,正情緒又激勵求知欲,使其行成良性循環(huán),學生在學習中方會樂學不疲。
2.3以情動情。學生渴望被認同,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又懼怕失敗,有極強的上進心又有不能克服的惰性,所以設計教學時,既要考慮學生差異,盡量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表達的機會,將關愛滲透其中,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使其都能在“跳一跳,摘得到”的嘗試中,在各自基礎上學有所得。同時更要考慮“賞識”方式,通過恰到好處的評價,讓學生潛意識里明確自身優(yōu)缺點,使學生在情感交融的氛圍里輕松地學習。
3.關注學生求知需求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诳鬃涌磥恚瑢W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yōu)閷W習滿足求知渴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大膽發(fā)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語文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如我教學作文課《介紹一種植物》時,講到交流信息環(huán)節(jié)過程中,學生把課前自己喜歡的植物(仙人球、蘆薈、紅運當頭、吊蘭、玫瑰、康乃馨……)帶到課堂與同學分享,并把自己觀察到的、查資料了解到的有關植物的信息與同學交流。許多同學紛紛用簡短的、恰當的語言文字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整個課堂氣氛非;钴S。
4.關注學生品德的養(yǎng)成
課堂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學生心靈、人格成長的地方。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顯現教學內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道德行為表現。用愛心滋潤學生的心靈,讓知識教學與心靈人格同步成長。
在教學《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課,我在課堂上播放了人民子弟兵抗洪搶險撼人心魄的悲壯場面,學生觀看時表情緊張、著急,他們能從子弟兵們的神態(tài)、動作以及豪邁的叫喊聲中,感受到了子弟兵在抗洪救災中奮不顧身、堅強不屈的英雄氣概,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產生敬佩之情。學完課文后,我引導學生自由地說說學完課文后的感想。有位學生說:“老師,學完了課文,我就想唱《為了誰》這首歌,可是我唱得不好聽,老是跑調,您能和我一起唱嗎?”我當時就給予鼓勵,欣賞他的敢想敢說,并和他一起唱了起來,那名學生唱得特別動情。歌聲感染了全班學生,大家一起唱了起來……唱完以后,同學們又說了很多很多的心里話,感人肺腑。我想如果沒有教師的鼓勵和賞識,這些感人的畫面是不會出現的。
總之,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受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教學設計。教師只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進行全面考慮,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更能感受自己“動”的價值,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創(chuàng)意。
文獻參考
[1] 歐陽芬 吳快華 譚立義-有效教學基本功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 2009年5月
本文由教育論文發(fā)表網與您分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simonabridal.com/chusan/70060.html

相關閱讀:八下第1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