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二課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新的大一統(tǒng)

課 時

總第61課時

課 型

新授課

設計者



授課時間

12.8

目標

知識

能力

通過對西漢鞏固大統(tǒng)一的重大事件的學習理解其大統(tǒng)一的含義。

過程

方法

通過學習西漢鞏固統(tǒng)一各方面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掌握并歸納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能力與方法。

情感
態(tài)度
與價
值觀

通過中國歷史上疆域的變化與少數民族的交往與溝通,認識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統(tǒng)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意識。

重點

掌握西漢鞏固大統(tǒng)一所采取的措施。

教學難點

理解西漢大統(tǒng)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西漢有關知識的材料積累,并初步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堂生成記錄)

導入

問:秦朝的統(tǒng)治是否如秦始皇所設想的那樣延續(xù)了千秋萬代?



承上啟下。

秦朝的滅亡與西漢的建立

投影陳勝、吳廣起義圖
強調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
秦朝滅亡的時間為公元前206年,為項羽、劉邦所滅。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

簡述秦朝統(tǒng)治延續(xù)的時間,滅亡的原因、時間。

適當補充相關的知識,使知識上下銜接,不出現(xiàn)斷層。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意識。

材料分析:劉邦奪得天下后曾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管理國家,供應軍需,我不如蕭何;率領將士,百戰(zhàn)百勝,我不如韓信;但是,這三個人才,我能任用他們,就得了天下。”

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楚漢戰(zhàn)爭”的史實、成語典故。
回答:劉邦得天下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對我們有何借鑒意義?

過渡

如果你是漢高祖劉邦,你將采取什么措施來鞏固劉家天下?





新的大一統(tǒng)的形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82,認識其做法,并分析其利弊。

指導學生閱讀、概括加強統(tǒng)一的措施。(頒布推恩令,加強監(jiān)察制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什么利弊?
(4)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的措施有哪些,結果怎樣?

小品表演:河間王與漢武帝的對話。
思考:兩人的對話反映了什么問題?
猜想漢武帝將采取什么措施鞏固王權?
分組討論:1)推恩令與“分封制”有何區(qū)別?
(2)“焚書坑儒”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比較,哪一個高明?


通過小品表演、分組討論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分析、比較概括等能力。



漢朝新的大一統(tǒng)形成的過程:漢高祖的建國封邦,漢景帝的平定叛亂,漢武帝的“推恩”“尊儒”。



過渡

漢武帝時期是漢朝的強盛時期,也是開疆拓土的時代。



漢武帝的開疆拓土

指導閱讀P84-86
強調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時間、意義。

分析、討論漢武帝加強邊疆治理的主要措施。

討論:西漢初期的和親政策與漢武帝之后的和親政策有什么不同?如何看待和親政策?

加深對漢朝盛世的理解。

小結

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措施。
(政治、思想、邊疆治理)

培養(yǎng)綜合概括能力。

作業(yè)
設計

1、收集三國人物故事。
2、作業(yè)本:P49第1-4.7-15題P50-52第19-20題




板書設計
新的大一統(tǒng)



頒布推恩令


加強監(jiān)察


獨尊儒術


和親政策


派張騫出使西域


政治


思想


邊疆


鞏固新的大一統(tǒng)



《絲綢之路與大運河》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
3-4 列舉事例,說明歷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斷進步,使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理解古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亞歐大陸橋與古代絲綢之路的區(qū)別,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開鑿大運河的原因,大運河的三點四段及溝通的水系等,理解大運河對經濟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夠正確看待隋開鑿大運河的事件。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養(yǎng)閱讀、分析、對比能力,并進一步理解歷史上的事物對現(xiàn)實社會的影響,明確歷史與社會之間相互交融的關系。學會全面辨證地分析歷史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絲綢之路和京杭大運河的歷史作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客觀、辨證地看待歷史現(xiàn)象。
四、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zhí)政官愷撒身著華麗的絲綢長袍去看戲。長袍制作之精美令全場觀眾贊嘆不已。穿著用中國絲綢縫制的衣服成為羅馬貴族的時尚。
猜一猜:漢代的絲綢織品怎么會出現(xiàn)在古羅馬呢?
(三)新課教學
〔播放視頻〕絲綢之路
1.[我來試一試]:
根據剛才視頻和課本知識,獲取有關絲綢之路的相關信息回答問題,使學生了解絲綢之路的概況。
2.[我來扮商人]:
請同學們扮演“經商者”,來體會當時的繁榮景象,理解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的歷史作用。
3、[想一想]:
絲綢之路有哪些歷史作用?
4. [比一比]:
〔展示圖片〕歐亞大陸橋資料。思考:亞歐大陸橋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較有什么優(yōu)勢呢?在今天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播放視頻〕隋朝大運河
5.. [說一說]:
隋朝為什么要開鑿大運河?
出示京杭大運河示意圖,并指圖講解京杭大運河的中心、東北與東南分別到達哪里、自北向南分哪四段,溝通了哪五大水系,使學生了解大運河開鑿的概況。
6..[議一議]:
看課本第102頁,議一議隋朝大運河的作用有哪些?
7.[小組討論]:
《汴水》 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末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汴河懷古 》 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問:兩首詩中,對隋朝開通大運河和隋朝滅亡的關系分別持什么觀點?(2)你贊同哪一個觀點?請說明理由。
8、[比一比]:
歷代對大運河進行了怎樣的治理?今天的大運河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
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的比較
相同點:
1、都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交流。 2、都是國力強大的體現(xiàn)。
不同點:
絲綢之路:開通了一條亞洲通往歐洲的交通大道;溝通了東西間的國際經濟、文化交流.
大運河:南北向溝通了國內的五大水系;促進了國內南北間的經濟、文化發(fā)展和交流;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
(五)鞏固練習
(六)課外拓展
1、組織調查并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絲綢之路明天的藍圖。
2、收集資料并列表比較京杭大運河與世界上的著名運河。
盛唐氣象
教學目標
1) 能簡要敘述唐朝歷史從唐太宗的 貞觀之治武則天的 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 開元盛世以及后期的 安史之亂的大致歷史走向.
2) 了解盛唐在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對外交流社會生活方面的 具體表現(xiàn),認識 唐朝經濟居當時世界 的 先進地位,增強民族的 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
3) 初步用客觀辯證的 方法分析人物和歷史現(xiàn)象的 能力.
教學方法
講授-問答教學方式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出示各國唐人街的 圖片資料
提問:唐朝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的 影響力?
新課教學
問題討論
你知道那些唐朝的 著名皇帝?怎樣評價歷史人物才是客觀公正的?你是怎樣看待武則天的 ?
1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學生朗讀杜甫的詩憶昔提問:此時反映得 是 什么歷史時期的審美景象?
討論:唐朝農業(yè)生產上的 大進步,還與什么密切相關?
曲轅犁和筒車.說說有哪些劃時代的 意義?
舉例:一些科技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事例?
敘述:新農具的廣泛應用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而農業(yè)的發(fā)展有極大的 促進了手工業(yè)的繁榮.唐代的手工業(yè)產品種類生產規(guī)模技術水平都超過了以前.
巧奪天工的手工業(yè)品
展示
唐朝長安的錄像
敘述:
社會經濟的繁榮,內地與少數民族的密切交流中外交往,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說一說:唐代的 衣食住行以及社會娛樂等社會生活方面的情況.
討論:
你是怎樣看待唐代婦女較為開放自由的 生活的?
課堂小結
盛唐氣象出現(xiàn)的原因很多.唐初統(tǒng)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tǒng)治的政策,制定出皇帝要勤于政事,使得 唐朝前期社會秩序穩(wěn)定,階級矛盾緩和,廣大勞動百姓辛勤勞動,使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以及整個社會生活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盛世文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體系構建
設計理念
本課所要體現(xiàn)的課程標準是2-4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qū)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教材從史學、詩歌、宗教、繪畫、雕塑等方面,選取比較典型的成就,較為全面的展示了漢唐盛世的偉大的藝術成就和他們各自的特點。也是從文化的角度,讓學生更深的去理解漢唐“盛世”的盛。對學生來說,主要是了解每一方面的具體成就,和他們各自的特色,也可與阿拉伯的文明成就相對比,理解漢唐在當時世界上的比較領先的地位。對學生來說了解這些成就不是很困難。
課標實現(xiàn)
課程標準:2-4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qū)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轉承建議:漢唐盛世的表現(xiàn)還有文化上的成就,就各個古代文明來說,文化上的成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同時代的文明成就主要有西方的宗教文明,阿拉伯帝國的文明成就,中華文明在這時的成就體現(xiàn)在文化上主要有哪些呢?這就是我們漢唐文化要體現(xiàn)的內容。我們認為,中華的文明當時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文明,文化成就也很巨大,希望學生能了解主要的成就。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漢唐時期在史學、詩歌、宗教、書法、繪畫、和雕塑等方面的燦爛成就。了解各自的具體特色。通過資料的收集整理提高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學習目標
學生學習欣賞漢唐時期在文化上的各種成就,了解漢唐的文化成就,感受漢唐盛世的風采。理解漢唐文化是在繼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
*課時安排:建議教學1課時。
*重點展示:史學和宗教上的成就。
*難點突破:文化的傳承和吸收。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分小組收集資料:一個小組收集當時世界文化成就,其余小組收集漢唐時期在文化上的成就:從宗教、文學、歷史學、書法、繪畫和雕塑等方面去收集。準備展示活動。
教師準備:收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情況簡析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學習《歷史與社會》課有了比較濃厚的興趣,大多數學生愿意花時間去收集資料。部分學生動口動手能力比較強,愿意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基于上述兩點,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兩點擔心:一是學生在課業(yè)負擔較重,沒有多少課余時間,二是現(xiàn)階段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非常有限。
三、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主要評價學生能不能積極主動的收集漢唐的文化成就,去欣賞這些文明成就。不要求過多的去記憶。
四、教學流程設計
新課引入
【提問】與漢唐同時期世界上還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國家?(我們以前了解過的古代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阿拉伯帝國、東羅馬帝國?)
【敘述】漢唐在當時的世界上是一個泱泱大國,留給我們不只有英明的政治家,多民族的大融合,也不只有經濟的繁榮,生活的開放,還為我們留下了文化的瑰寶,這與當時世界各地的文化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請把我們所了解的漢唐的文化成就展示出來,盡情的欣賞吧。
【展示】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臺展示他們收集的當時其它區(qū)域的文明成就,主要是古代希臘的哲學、科技、歷史學、戲劇,古代羅馬的法律和建筑,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阿拉伯的伊斯蘭教文化,清真寺建筑,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這些成就。(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明成就有些是共同的,有些是具有不同特點的)
【敘述】當時世界各區(qū)域都有很高的文化成就,在漢唐時期我們主要有哪些文化成就呢,在課前已經讓同學們做過準備了,請同學們讓臺來展示你們的收獲吧!
(希望能采用多種多樣的展示方式)
1.收集歷史成就的同學能夠用敘述的方式展示。
2.收集詩歌的小組希望能以詩歌欣賞的方式展示,可以采用朗頌的方式。
3.收集藝術的小組能用制作多媒體演示課件的形式展示,圖片加解說詞的形式進行展示。
4.收集宗教的小組能用提問的形式進行學習展示。
【活動】請第一個小組的同學上臺來展示。
他們收集的是關于歷史學的成就。
介紹《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內容: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帝時期約三千年的主要史事。特點:體例完善,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主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
介紹《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忠于事實。學習他這種在逆境中發(fā)奮的精神。
【敘述】這小組在同學介紹得很好,漢唐在史學上的成就是很大的,其實除了史記外還有班固的《漢書》,斷代史
教師用問答法介紹知識點:紀傳體史書和編年體史書。通史和斷代史。
【活動】第二個小組上臺,用朗頌的形式介紹他們收集的唐詩的成就。
學生用感情去朗頌李白、杜甫等人的詩歌,也可以用欣賞的方式,播放名家朗頌的詩歌錄音或者是錄像資料。這個可由學生收集,學生表演后,教師也可以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目的是為了充分展示漢唐的詩歌和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轉承】唐詩的成就是在詩人們推敲之后才獲得的,請看書本上關于推敲的典故。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們是禮儀之邦的印記,“敲”比“推”有禮多了。在文學上的成就我們欣賞過了,讓我們去看看集宗教的小組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活動】收集宗教成就的小組來展示:
他們用講故事的形式第一個是關于佛教傳播的故事
一位同學講:少林寺
一位同學講:唐僧西天的故事
還有一位同學講:鑒真東渡的故事。
【提問】這兩位高僧之間共同的功績是什么,不同的貢獻是什么?
(共同的功績是有利于佛教的傳播,不同的貢獻是一個是把佛教的經典帶回中國,一個是把佛教的影響帶到了日本)。
還有一位同學介紹道教的發(fā)展。
【轉承】道教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對我國的影響也比較大。我國的宗教與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都有著聯(lián)系和不同。我們能通過對宗教文化的了解領會到文化的多樣性。在我國有一種獨特的文化是中國的書法和繪畫。下面我們請下面一組同學來介紹他們的收獲。
【活動】這一個小組用課件的形式介紹。
王羲之的書法欣賞介紹!皶ァ薄帮h若浮云,矯若驚龍”
顧愷之的繪畫,注重人物情態(tài),畫好眼睛。
顏真卿的書法:氣勢雄渾、形體敦厚,“顏體”
閻立本的圖畫:擅長人物故事畫。筆力剛健,線條象盤曲的鐵絲。
【敘述】介紹得很好,提升了我們的藝術修養(yǎng),使我們對漢唐的書法、繪畫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們來了解藝術中另外一個雕塑藝術。
【展示】敦煌石窟的影片。學生觀看。
敘述敦煌石窟除了讓我們?yōu)楣湃烁叱牡袼芗妓圀@嘆外,讓我們對佛教在中國的盛行有了較感性的認識。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展示了他們收集的成果,通過我們師生共同努力,我們了解到漢唐的文化成就是空前的。不過有一個問題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
【提問】:為什么漢唐時期有這么就的文化成就?
【活動】:分小組討論上面這個題目。
小組回答略。
【歸納】原因1、對前代文化的繼承。2、對外來文化的吸收。3政治的清明。4經濟的發(fā)展。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我們發(fā)現(xiàn)當今社會上對人文精神的關注不多,人們對經濟比較關心,思考這樣會有什么結果?(拓展性問題)
五、教學反思
我們認為,這堂課要成功,關鍵是學生收集資料和展示準備是否充分,如果學生沒有條件去準備,可由教師準備,采用多種形式去展示成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最后拓展性的題目比較深,學生不一定能解答。
帝國新政


教學目標


1. 了解隋朝的建立和滅亡,學會總結隋朝建立對于多名族國家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歷史意義。


2. 理解唐太宗李世明的歷史功績,學習正確評價重要歷史人物的方法。


3. 理解三省六部制度,科舉制度等新政制度對于中國后世的社會政治以及古代東方世界的社會政治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培養(yǎng) 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方法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指導


教學過程


新課教學


敘述:


公元581年,楊堅在中國北方建立了隋朝,結束自東漢末年長達400多年的民族紛爭,實現(xiàn)了 多民族的國家的再度大一統(tǒng)。然而隋王朝和秦帝國一樣,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久,公元618年就滅亡了。


討論;


隋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么?

敘述


公元618年,隋朝貴族建立了唐王朝。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李世民。


提問


如果你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你能幫助唐太宗從隋王朝的滅亡歷史事實分析總結那些經驗和治國之道。請同學參考課本,講一講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分析 貞觀之治的社會和諧局面的歷史原因。


辯論


貞觀之治社會和諧局面的 出現(xiàn),是否是唐太宗李世民個人的功績。


板書:唐太宗李世民和 貞觀之治


唐帝國新政


1.三省六部制


教師講述三省六部制


學生討論如何評價三省六部制.


2科舉制度


在隋朝以前,國家 選拔官吏主要采取舉薦的 辦法或憑借家庭出身,想一想:這種選拔官吏的辦法會帶來怎樣的社會問題?


請同學解釋科舉制度


談談科舉制度的作用?有何歷史意義?


課堂小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simonabridal.com/chuer/67269.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教案